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作者與朋友的深厚友誼。練習感情朗讀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學會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運用夸張、比喻的方法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上課時間: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初讀課文
引導思考
讀中體會感情
一、感情調(diào)動,導入課題:
1、板書“佳節(jié)”
師:同學們喜歡過節(jié)嗎?為什么呢?
2、師:看來,大家在過節(jié)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背影)在重陽佳節(jié)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熟悉嗎?哪兒見過?(課件古詩)
二、初讀古詩。
1、想讀嗎?那就大聲地讀吧!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順。
2、生自由讀。
3、指名讀,正音。
4、還想怎么讀?(按學生設想讀)
5、同學們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這首詩讀了這么多遍,你讀明白了什么嗎?
6、生交流。(茱萸介紹)
7、明明是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jié),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嘆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會有新的感受。
三、讀文悟情。
1、生讀文,師巡視。
2、讀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師相機板書。
3、你們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給了你這樣的感受,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這些句子,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4、交流:誰想第一個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jīng)兩年了。
1)、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談不出)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
四、讀中體會感情,理解課文
(談得出)是啊!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xiāng)到外求學(板書華山東邊是家鄉(xiāng),西邊是長安)它的家鄉(xiāng)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他這一別就有兩年了。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維是整整兩年沒有與親人相見。∧氵想再讀讀這句話嗎?相信你現(xiàn)在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這樣的情景,你有過類似的印象嗎?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著演演嗎?
2、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jié)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3、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如果不動情)結(jié)合生活實際調(diào)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啊!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1、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會是怎樣的呢?(學生想象)
2、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jié)日的場面?(指名讀)
3、(課件出示句子)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著演演嗎?
4、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jié)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5、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如果不動情)結(jié)合生活實際調(diào)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佳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
1、從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課件出示句子還有同學想讀這段話嗎?
3、(讀得不好)讀這段時你想到了什么?
(讀得好)(課件歡快音樂)是啊!重陽佳節(jié),王維和兄弟們登高遠眺,是多么開心。】茨阊矍俺霈F(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交流)
4、從你們的言語和神態(tài)中我已經(jīng)感受到了這份喜悅!來,咱們再來讀讀這段。(生齊讀)
五、情感涌現(xiàn),吟詩抒情
5、(切換音樂思念)歡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指板書)而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在山的那頭;身在山的這一邊,而心卻早已飛到山的那一邊了,(課件出示句子)王維的這種思鄉(xiāng)之情,你能體會到嗎?想讀這句話嗎?(指名讀)
6、你是這樣讀的:……天各一方……;省略號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你想表達什么呢?
7、他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學也能像他這樣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以前王維和兄弟們是怎樣過重陽節(jié)的呢?
2)、(用自己的話說)你說的正是這樣的一種情景(課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讀讀嗎?
(用書上句子)回到上段
六、情感涌現(xiàn),吟詩抒情。
1、師導: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求學,重陽佳節(jié)這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熱鬧場面,想起了在家鄉(xiāng)時和兄弟們歡聚的情景,思鄉(xiāng)之情愈發(fā)濃了,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課件出示古詩,教師范讀整首詩)
2、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
3、指名讀。兩名學生讀后,對比評價,體現(xiàn)個性化朗讀。
請同學們也像這兩位同學一樣,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指名讀)
七、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隋代詩人薛道衡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jù)注釋來讀讀詩,體會同樣的思鄉(xiāng)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入日思歸》、《泊船瓜洲》。
3、指名讀。
八、情感升華,再次吟誦。
1、在這飽含濃濃思鄉(xiāng)情的樂曲聲中,我們也即將結(jié)束這堂課了,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2、配樂齊誦詩文。
板書:
佳節(jié)倍思親
華
山
(西)長安 家鄉(xiāng)(東)
第二課時
上課時間:
教學過程
理解課題
理解古詩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lián)系起來的呢?(學生說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說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么說?(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學生質(zhì)疑)
(根據(jù)學生質(zhì)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7、小結(jié):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么來送別朋友?
拓展課外知識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來送別朋友的呢?
2、朗讀、小結(jié):無論以什么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主板書:
贈汪倫
李白 深情厚誼 汪倫
踏歌聲
輔板書:歌聲
酒
語言
以目光送別
第三課時
上課時間:
教學過程
鞏固舊知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交給學生方法
鞏固
一、復習鞏固
1、指名背誦古詩;
2、男女比一比,看看誰背得好。
3、齊背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讀一讀
dú yì jiā qīn wāng chéng
獨 異 佳 親 汪 乘
féng dēng chā lún yù tà tán
逢 登 插 倫 欲 踏 潭
(1)拼讀
(2)開火車讀
(3)記第二排二類字
2、歸類學一類生字生字
左右結(jié)構(gòu):獨、佳、汪
上下結(jié)構(gòu):異、親
獨體結(jié)構(gòu):乘
3、你早就認識哪個字?你會寫嗎?請你教小朋友寫。
(重點)筆順:
乘——
佳——
4、理解字意:組詞
獨:獨自、單獨、孤獨、獨一無二
佳:佳節(jié)、佳人、最佳、
汪:水汪汪、汪洋、淚汪汪、一汪水
異:奇異、異地、異味、驚異
親:親人、親手、親筆信、親密
乘:乘法、乘除、乘數(shù)、乘車、
5、書寫:
(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嗎?
乘字一共有10畫
異字上面要封口
(2)注意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寫字的規(guī)律:上緊下松、左緊右松
(4)學生描紅
三、作業(yè):
1、把今天所學的字聽寫一遍。
2、書98頁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湘教版二年級上冊 古詩二首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