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復述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學重點、難點:
1、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讓學生學會用簡單的方法積累成語。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老虎、狐貍的頭飾。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我們已經(jīng)聽過“狐假虎威”這個故事了,看,老師今天把故事中的狐貍和老虎都帶來了。(師貼出老虎圖、狐貍圖)
2、師指老虎圖問:你覺得老虎怎么樣?(兇猛、很威風)
3、師指狐貍圖問:你覺得狐貍怎么樣?(狡猾、奸詐或機靈)(師評:你還覺得他挺機靈?)
4、師: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認真朗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仔細想想老虎和狐貍,誰更厲害?還要說說為什么?
二、精讀第一小節(jié)。
1、生自由朗讀第一小節(jié)。思考上面的問題。
2、指導朗讀,抓住“竄”、“撲”“逮”等詞體會老虎的兇猛、威風,為理解下文鋪墊。
(生:我覺得狐貍挺厲害的,他跑起來特別快。)你從哪兒讀懂的?
(生讀文:一只狐貍從老虎身邊竄過。)逃得還不夠快。你能再“竄”快些嗎?
(生再朗讀這一句。)哪位小朋友也覺得狐貍跑得特別快,來讀一讀?(再指名讀。)
師評:狐貍逃得可真快,真的很厲害。老虎更厲害,誰已經(jīng)讀出來了?
(生:狐貍雖然跑得快,但最后還是被老虎抓住了。)
師:你說得不錯,來,把書上的句子讀一讀,讓大家一起來看看老虎的兇猛、厲害。
(生讀文:老虎撲過去,把狐貍逮住了。)
師:老師也覺得老虎威風凜凜的,想來讀一讀。故意將“逮”讀成“捉”。引導學生體會用“逮”更能表現(xiàn)老虎的威猛。
師:發(fā)現(xiàn)咱們班的男生就像一只只小老虎,挺威風的,請男生一起讀好這句話!(男生齊讀)
師:狐貍和老虎之間的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來,我們一起讀好第一小節(jié)。(生齊讀第一節(jié))
三、精讀2——5小節(jié)。
1、過渡:威風凜凜的老虎逮住了狐貍,正想著飽餐一頓?扇f萬沒想到,又會親自把到嘴的食物放掉,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同桌兩個人分角色讀讀2——5小節(jié),試試能不能讀懂,能不能讀好?
2、同桌分角色朗讀。
3、指名一組同桌讀。
4、抓“骨碌”、“扯著嗓子”、“一愣”、“蒙住”等詞理解內(nèi)容,用評價法指導朗讀體會。
師:哎呀,老虎居然松開了爪子,他被什么蒙住了呢?(被狐貍的話)
師:狐貍剛開始說了什么話?(你敢吃我?)
師(小黑板出示句子)狐貍這樣問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
師:狐貍問這話時,做了什么動作?(眼珠子骨碌一轉(zhuǎn))
師:誰能來表演一下?
師:(看著表演的學生)狐貍眼珠子骨碌一轉(zhuǎn),是在干什么?(想辦法對付老虎)(想鬼主意)
師:誰能學學狐貍扯著嗓子說話的樣子?(指名表情朗讀)
師:(評價)聲音太輕,蒙不住老虎,在想一點?(生再試讀)
師:(情不自禁地)為什么不敢?瞧,老虎開始上當了哦。ㄔ僦该x)
師:(評價)你這樣理直氣壯,準能蒙住老虎,你真夠狡猾的!
師:聽狐貍這么一問,老虎是什么反應?(老虎一愣)
師:哦,只是一愣?老虎還沒有完全上當呢,狡猾的狐貍繼續(xù)編造謊言,師讀文“老天爺派我來管你們百獸,你吃了我,就是違抗了老天爺?shù)拿。我看你有多大的膽子!?/p>
大家來猜一猜,狐貍說這些話時語氣會怎樣,表情又會怎樣?(不再緊張,有點得意了……)
來比比,誰演的狐貍最狡猾,能蒙住老虎?(指名表情朗讀第四節(jié))
5、再指名一組同桌分角色朗讀2——5小節(jié)。
四、精讀6——8小節(jié)。
1、過渡:狡猾的狐貍用謊言蒙住了老虎,他得逞了,這下更得意了,他搖了搖尾巴對老虎說……
2、引讀第6節(jié)。
師:老虎跟著狐貍朝森林深處走去(出示教學掛圖),現(xiàn)在你看到走在前面的狐貍怎么樣?跟在后面的老虎呢?
師相機出示小黑板:神氣活現(xiàn)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
師指名戴頭飾表演。請兩組。(評:演得真像,比圖上畫的更逼真。)
師:森林中的百獸看到狐貍都怎樣?(感到納悶)看到老虎呢?(出示插圖)
師看圖追問:小朋友,森林中的百獸到底是被誰嚇跑的呢?可老虎看到百獸撒腿就跑的樣子會怎么想呢?
師評:看來,老虎是真的被狐貍的謊言蒙住了!
3、小結(jié):老虎錯誤地認為狐貍真的是老天爺派來管理百獸的,小動物們都怕他。可小朋友是很明白,原來……
五、講讀第9節(jié)。
1、引讀第9節(jié)。(師板書借著威風)
2、這就是“狐假虎威”。◣熗瓿砂鍟
3、今天學習了“狐假虎威”這個寓言故事,現(xiàn)在請你靜靜地思考一下,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了什么道理?
4、師:社會上也有一些人常常依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人,你看到過嗎?聽到過嗎?
六、機動題:識記生字“假”、“威”。
七、作業(yè)。
1、選詞造句。
2、復述故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