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新鳳
教學目標:
1、理解兩首古詩,能說出詩歌大意,歸納學習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領悟“一枝紅杏出墻來”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兩首詩。
教學重點:感悟、積累、應用語言
教學難點、關鍵:
1、理解《游園不值》的第一句。
2、領悟“一枝紅杏出墻來”的哲理意味。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
記得在我的學生時代,曾經學到過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爺爺寫的文章,叫《春》。有些話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給大家朗誦幾句,好不好?師朗誦:“春天像……”寫得美嗎?這幾句話,贊美了春天萬物復蘇、繁花似錦、生機勃勃地喜人景象。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兩首宋朝詩人寫的古詩,看看古人眼中、筆下的春天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組排比句引入,既是聯(lián)系新知,是下面詩文整合的一個鋪墊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詩文。同時又暗示學生,老師學生時代學過的課文還記憶猶新,說明優(yōu)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長期積累,記憶的。)
二、打開書,自己讀讀《春日》《游園不值》這首詩。覺得哪一首難學?
三、學《游園不值》
1、讀題目,能讀懂題目的意思嗎?(想到友人的花園內去游玩,但沒有碰上他。)
2、要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們以前學到過很多方法,回憶一下,有哪能些好方法?(補省略、換語序、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
板書:補換查看
3、請大家用這樣的方法字古詩
4、反饋:齊讀1、2句。練寫“屐、扉”。
(設計意圖:高年級寫字教學不該忽視,更不該遺忘。)
1)經過自學,你學懂了哪個詞或那句詩?來匯報一下。
*“憐”“應”分別解釋成什么?
*辯析“憐”的字義,根據下句的意思來確定。
讓學生得出“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
(設計意圖:回憶總結理解古詩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詩的方法,在回憶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提出創(chuàng)新的方法,是照顧到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種字字落實的方法,也為今后的古文學習打下基礎。)
詩人游園心切,然久扣柴扉而不開,該是多么失望,該怎么讀這兩句話?
2)正當詩句有占垂頭喪氣的時候,猛一抬頭,看到什么了?(一枝紅杏)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兩句詩。齊讀。
引導學生說成感嘆句、反問句。
a、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呀!(呀!一枝紅杏伸出墻外來啦!)
b、滿園的春色怎么能關得住呢?(一枝紅杏不是伸出墻外來了嗎?)
說出了詩人的驚喜心情,該怎么讀這兩句?(男女分工讀)
(設計意圖:因地制宜,既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能讓學生充分感悟詩人看到一枝紅杏后那種由失望到驚喜的心情變化。)
3)齊讀整首詩,讀出心情的變化。
(設計意圖:讀出心情的變化是第一個層次的朗讀要求。)
5、詩人興沖沖地來游園尋春,結果只看到了伸出墻外的一枝紅杏,為什么就那么高興了。
6、你們想不想去欣賞一下這滿園的春色?
7、放媒體欣賞滿園春色。
8、用學過的或課外看到的詩文描繪滿園春色。
(設計意圖:詩文整合、新舊知識整合、課內外整合,通過調動學生頭腦中優(yōu)美詩文的儲備,強化了語言的積累、應用。正如巴金所說,“有兩百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欣賞著你們動情的朗誦,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幾句話,跟老師一起朗誦,媒體出示:“春天象……”
(設計意圖:再次吟誦《春》中的排比句,好似在已掘過的泥地上再掘了一鋤,打下了更深的烙印。)
四、學《春日》
1、你們吟誦了那么多優(yōu)美的詩文來描繪這滿園的春色,其實《春日》這首詩中好幾句也可以用來描繪這滿園的春色,有沒有興趣一起來研究一下?請你跟邊上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一起來研究找到哪幾句可描繪滿園的春色?
找到哪幾句可描繪滿園的春色?
任選一句或幾句或用朗讀、或用自己的話來描繪
(設計意圖:順勢研讀《春日》,形成了一種詩中有詩、景中有景的意境,課堂結構呈現出一中曲徑通幽,別有洞天的態(tài)勢,這是和古詩本身的意境幽遠相和諧的。)
2、反饋:“我找到了哪一句”、“我用……來描繪”
(設計意圖:朗讀指導要從純粹的技巧性的指導轉向“啟發(fā)語感、訓練朗讀”之路上來,注重邊讀邊想象,真正讀活語言,“讀出聲,讀出形,讀出情,讀出神。)
這首詩詩人朱熹向我們描繪的是泗水河邊,無邊無際的大好春色,春光真是無處不在!讓我們一起讀整首詩。
五、回歸第一首詩,體會“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深刻意蘊。
剛才,我們和詩人葉紹翁一樣,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聯(lián)想了滿園的春色。同學們,是什么喚起了我們對滿園春色的聯(lián)想?
再指導讀《游園不值》中最后兩句。
其實,這兩句詩,詩人含蓄地告訴了我們,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
(至此為直,整堂課的結構已實現“遞歸”,這兩句詩的第二次朗讀,升華了學生的認識與情感,深化了文章瓣主旨。)
六、回歸全課整體
1、學完了這兩首詩,老師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自清爺爺寫的話,一齊讀“春天像……”
(跟我們今天學的那幾句詩聯(lián)系得起來的?)
(設計意圖:最后再用《春》當中的排比句整合兩首詩,找到詩、文中的契合點,進行概括、總結,使整堂課的結構回歸一個“圓”。)
2、配樂齊誦兩首古詩。
七、學生自己設計作業(yè)。
畫、說、寫、背、演、默、收集兩位詩人的詩或春天的詩。
(設計意圖:把代表老師至高權力的“布置作業(yè)”的權力下放給學生,真正把學生當作了課堂的主人。同時,學生還有選擇作業(yè)的權力和自由,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自己設計作業(yè)的五花八門,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和其他各學科知識間的整合、課內向課外的延伸。)
板書:
查 看 補 換 屐 扉
聯(lián)系上下文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浙教版五年級下冊 古詩四首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