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經歷猜測、試驗、收集、分析等過程。
2.通過試驗讓學生初步體驗演繹、歸納等數學方法。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概率的初步知識《一定能摸到紅球嗎》的第二課時,學生對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已有了解,并在生活中有所體驗。本課通過試驗對不確定事件進行驗證,并通過數據分析,從而探索不確定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規(guī)律。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年齡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思維能力有很大發(fā)展,他們樂于承擔具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好奇心強,喜歡動手、動腦。因此,只要方法得當,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定能調動起來。
〖教學設計〗
(一)提出問題
1.事件“小明任意買一張電腦福利彩票會中獎”,你認為這是什么事件?
答案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1)不確定事件;(2)不可能事件。
對于第二種說法,要問學生為什么,然后給予引導。
2.買一張電腦福利彩票中一等獎和中六等獎的可能性哪個大些?為什么?
答案可以預計為:不一樣,因為六等獎設得多一些。
師:由此可見,同樣是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為了驗證以上說法,我們做下面的試驗。
(二)組織學生親自試驗
給各小組發(fā)一只盒子,里面裝有紅、白兩色10個乒乓球,其中8個紅球、2個白球,除顏色不同外,其他都相同。告訴學生,盒中有紅球也有白球,但不告訴每種球的具體個數。
1.提出問題:
(1)“一定能摸出紅球”是什么事件?
(2)“一定能摸出白球”是什么事件?
回答應是:都是不確定事件。
2.強調摸球注意事項:
(1)摸球前要將盒子中的球搖均勻,為什么?
(2)不能偷看。
(3)每個同學要把摸到的球再放回盒中,搖勻后再讓下一個學生摸。
這是本課的一個主要環(huán)節(jié),一定讓學生動起來,教師要參與到學生摸球的過程中,并給予指導。教材中安排摸20次球,如果學生興趣高,時間也允許,可增加摸球次數。
各小組做好記錄,并計算摸到紅球和白球的次數占總次數的百分比,并派代表報告結果(記錄在黑板上)。把試驗的結果加起來,并計算摸到紅球和白球的次數占總次數的百分比。小組匯報。
3.提出問題:
(1)根據上述統(tǒng)計結果,你認為盒中哪個顏色的球多?這10個球中預計有幾個紅球、幾個白球?(讓學生充分討論)之后打開盒子驗證你的說法。
(2)如果從盒子中任意摸一個球,你認為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為什么?
教師總結:同樣是不確定事件,它們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
之后小組內對摸球過程進行小結。
(三)得出結論
教師出示一組填空題:
在上述摸球活動中,每次摸到球的顏色是不確定的,如果紅球與白球數量不等,那么摸出紅球與白球的可能性是不一樣的。一般地,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學生將填空題做完之后,組內檢查。
(四)質疑
此時讓學生對摸球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質疑。
(五)隨堂練習
隨堂練習要小組合作完成,其中第2題結果不唯一,學生只要根據班中男女生所占全班同學的比例說清楚就可以?赡苡械耐瑢W要說:就找某一位同學,這當然是100%,這個問題教師不要急于回答,而是讓學生反復爭議完成。
(六)再質疑
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質疑。
(七)布置作業(yè)
習題7.2(有時間可組織學生當堂完成)。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在備課中注重了趣味性與知識性相結合,體現了寓教于樂的原則,讓學生動起來,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備課中還注意了學生的質疑過程,沒有疑則不可能有真正的進步,所以課中給學生留有充分的質疑、討論的空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探索、交流,學到了知識,條理更清楚了,也體現了學生群體合作的學習優(yōu)勢。
〖案例點評〗
這節(jié)課知識點不多,但卻是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件。若以傳統(tǒng)的方法去設計,則對于不長的內容或知識較少的任課教師不容易駕馭,課上會顯得學生無事可做,教師沒法上;其過程一般也是教師介紹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舉出若干個例子說明,之后完成隨堂練習與習題。這樣知識的形成與探索過程便被省略了,成為機械記憶,沒有學生的主動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就無從談起。
新課程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在互動與實踐中獲取知識。這節(jié)課的設計便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合作學習。經過這樣的安排,課上學生積極參加,學生自己探究效果明顯。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對問題進行充分分析,挖掘其中的數學體驗,對隨機事件理解也更為深刻。學生對結果與質疑能進行深層次的探究,進而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學習的習慣與學習數學的信心。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