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養(yǎng)殖場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義.
2.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shù)的相對大小關(guān)系.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建立數(shù)感.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義.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題目中,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shù)的相對大小關(guān)系.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dǎo)入.
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它把它的好朋友小灰兔和小黑兔請到了家里做客.我們也去湊湊熱鬧吧!小白兔怎么招待它的好朋友的呀?你瞧,它正給小灰兔和小黑兔倒飲料呢!
二、活動一.
(一)出示兩杯飲料,一杯裝滿了芬達,另一杯裝了一半的可樂.
1.教師提問:仔細觀察杯子中的飲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甲生:芬達比可樂多.
乙生:可樂比芬達少.
2.教師小結(jié):你們回答的都很對.
(二)再出示一杯只裝了一點點蘋果汁的杯子
1.教師提問: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甲生:芬達最多,蘋果汁最少.
乙生:蘋果汁差不多是可樂的一半.
丙生:芬達比可樂多,芬達還比蘋果汁多.
……
2.教師提問:芬達比可樂多,芬達也比蘋果汁多,可多得一樣嗎?
你能找些詞來說一說嗎?
甲生:芬達比可樂多一點,芬達比蘋果汁多很多.
乙生:芬達比可樂多一口,芬達比蘋果汁多好多.
丙生:芬達比可樂多一半,可樂比蘋果汁多一半,芬達比蘋果汁多得多.
……
3.引導(dǎo)學生說出:多一些、多得多.
教師板書:多一些、多得多.
4.教師提問:想一想,可樂比芬達怎樣呀?蘋果汁比芬達呢?
5.引導(dǎo)學生說出:少一些、少得多.
教師板書:少一些、少得多.
6.教師小結(jié)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和這些詞交朋友,我們來比賽,看誰最先認識它們,了解它們!
三、活動二.
小白兔和它的好朋友們喝完了飲料后,他們手拉著手到山上采蘑菇去了.
1.小白兔說它采了30個蘑菇,小灰兔說它采的比小白兔多得多,小灰兔可能采了多少個蘑菇呀?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呀?
35個 | 60個 |
2.小黑兔說它比小白兔采的少一些,你知道小黑兔可能采了多少個蘑菇嗎?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25個 | 10個 |
3.小白兔的媽媽從山上回來了,它也采了一些蘑菇,小白兔說它媽媽采的蘑菇和小灰兔采的差不多,你知道小白兔的媽媽采了多少個蘑菇嗎?
65個 | 80個 |
4.小組討論:這道題怎么想?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教師板書:差不多
四、活動三.
小白兔的生日過得可快樂了,它吃到了生日蛋糕,還和它的小伙伴們做了很多游戲.我們同學們在課間,也經(jīng)常做游戲,你們都玩什么呀?現(xiàn)在我們一起到操場上去看一看,那里的同學們正在干什么呢?
(一)出示圖片:想一想
1.誰能說一說,操場上的同學們都在干什么?
2.你能回答提出的問題嗎?我們小組一起討論這道題好嗎?
3.哪個小組能說一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在操場的一角,有很多同學在跳繩,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出示圖片:跳繩
1.這道題你們能自己完成嗎?試一試吧!
2.和組里的同學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五、活動四.
1.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下面的兩道題,行嗎?
學習要求:小組內(nèi)要團結(jié)幫助,尊重別人的意見.
每一位同學都要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2.出示圖片:爸爸的年齡
3.出示圖片:松果的個數(shù)
六、活動五.
春天來了,大地復(fù)蘇了,很多小動物都出來活動了,我們一起到小小養(yǎng)殖場去看看.
1.出示圖片:小小養(yǎng)殖場
教師提問:仔細觀察你從圖上都看到了什么?
你能比一比說一說,誰多誰少嗎?找找我們今天剛認識的“朋友們”幫幫忙.
七、活動六.
參觀完了小小養(yǎng)殖場,我們來做個游戲,怎么樣?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游戲怎么做?
1.出示圖片:數(shù)學游戲
2.看明白了嗎?我們也兩個人一組,像他們那樣進行猜數(shù)的游戲,怎么樣?
八、課堂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們學的愉快嗎?和組里的同學們說一說你這節(jié)課的收獲吧!
九、板書設(shè)計.
教案點評:
這節(jié)課通過童話故事引入新課,比較吸引學生,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從直觀的事物出發(fā),利用學生常喝的飲料直觀的進行比較,將學生難理解的問題簡單化。此外,這節(jié)課還運用學生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樣既加深鞏固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又對知識進行了再次運用。由于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化,所以教案設(shè)計的意圖旨在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身邊出發(fā),讓學生從實際中學到新的知識。因此,這節(jié)課大膽的將主題圖放在了最后,因為這幅圖實際上可以對整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一個全面的總結(jié)。另外,這節(jié)課還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有意識的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