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
一、基礎知識題
1、填空。
聞一多先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是_________。
2、解釋下列詞語。
①鍥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迥乎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慷慨淋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潛心貫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上下文連貫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橫線上應填入的一項是()
周末,我最喜歡逛熱鬧的“花鳥市場”,這里簡直是動、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斕的金魚,有歡快歌唱的小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發(fā)著鮮花的陣陣清香
B、有鮮花散發(fā)著的陣陣清香
C、有鮮花在散發(fā)著陣陣清香
D、有散發(fā)著陣陣清香的鮮花
4、下列句子中標點沒有錯誤的一項是()
A、“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B、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楔而不舍。
C、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說了,跟著的是“做”。
二、課內(nèi)語段閱讀題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習題。
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
這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為爭取民主的戰(zhàn)士,青年運動的領導人,聞一多先生“說”了。起先,小聲說,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后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
他在給我的信上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
他“說”了,跟著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現(xiàn)在,他“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這是人格的寫照,而且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給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說:“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張,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請傳觀。”
這是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他起稿的一張政治傳單!
在李公樸同志被害之后,警報迭起,形勢緊張,明知兇多吉少,而聞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并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
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
他“說”了:“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他終于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
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yōu)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
1、這幾段文字主要寫了聞一多哪些方面的“說”和“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詞語。
⑴迥乎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反既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和“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體現(xiàn)了聞一多什么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體現(xiàn)了聞一多什么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闭垎柭勔欢嘞壬熬蕖痹诤翁?“高”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題
1、詩人 學者 民主戰(zhàn)士 臧克家
2、①鏤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②很不一樣 ③充滿正氣,情緒非常激昂 ④(精神、精力)集中
3、D
4、C
二、課文語段閱讀題
1、作為革命家的“說”和“做”
2、⑴形容相差很遠。⑵改變過去一貫的做法。
3、義正辭嚴,聲震天地,蔑視敵人。
4、英勇無畏,視死如歸。
5、“巨”在一切為國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上。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