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首頁 語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海洋的地質

    新學網 > 語文 >  >  > 海洋的地質

    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巨大水量的星體。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公里,其中海洋的面積為3.67億平方公里,占整個地球表面積的70.8%,可以說地球是一個水球。海洋是地球上廣大連續(xù)的海水的總稱。海和洋是有區(qū)別的。海洋的中心主體部分稱為洋。它遠離大陸,為深邃而浩瀚的水域,約占海洋總面積的89%,深度通常在3000米以上,鹽度及溫度不受大陸影響,鹽度平均為35‰。洋的水色清,透明度大,并有獨特的潮汐系統和強大的洋流系統。其沉積物多為鈣質軟泥、硅質軟泥和紅粘土等海相沉積。洋是地球水體的主體。聯合國規(guī)定將地球海域分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總面積的11%,按所處位置的不同又分為邊緣海、地中海(或稱陸間海)和內陸海。邊緣海位于大陸邊緣,它靠近大陸一邊,受大陸影響顯著,而靠大洋的一邊受大洋的影響較大。地球上有54個海。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及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它東西最大寬度約2萬公里,南北約1.6萬公里,超過所有大陸和島嶼面積的總和。太平洋的平均深度是4028米,一半以上深度超過5000米,最深處為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大西洋面積為9336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處位于波多黎哥海溝,為9218米。印度洋面積7491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897米,最深處為爪哇海溝,達7450米。北冰洋面積1310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200米,最大深度5449米。

    以海平面為基準,陸地平均高度是875米,而海洋的平均深度卻有3800米。深厚的海水淹蓋了海底的面貌,其實,海底的地勢起伏并不亞于陸地。根據海底地形特點,可把海底分為大陸架、大陸坡和洋底等部分。

    大陸架是陸地向海洋延伸并被海水淹沒的部分,坡度極為平緩,海水很淺,一般僅幾百米。各大洋大陸架的寬度差別很大。在大陸為平原的地方,大陸架一般很寬,可達數百至1千公里,如太平洋西岸、大西洋北部兩岸和北冰洋的邊緣。緊鄰的大陸若是高原或山脈,大陸架寬僅數十公里,甚至缺失,如南美大陸西海岸那樣。全世界的大陸架面積約占海洋總面積的7.5%左右。

    大陸架以下,坡度顯著增加,深度也急劇加大,直到2000至3000米的深度,這個陡急的斜坡就叫大陸坡。它是大陸架向洋底過渡地帶,寬度20至100公里不等,總面積和大陸架差不多。大陸坡上往往有深切的峽谷地形,規(guī)?善鹇鋽登祝^陸地上最大的峽谷。大陸架和大陸坡構成一個整體,由于它緊鄰大陸,又是大陸的延伸部分,所以叫做大陸邊緣。

    由此可見,大陸坡的底部才是大陸與大洋的真正分界。正是在這個分界處,地殼由于不同的地質結構而發(fā)生巨大的裂縫,出現了一系列狹長的深淵,這就是海溝。海溝是洋底最深的地方。這些地方的地殼活動強烈,地震十分頻繁,火山不時爆發(fā)。目前大洋中已發(fā)現20多條海溝,它們大部分在太平洋,深度一般在6千米以上,有的超過1萬米。西太平洋邊緣的海溝有10條之多,都與島弧伴生,如阿留申海溝、千島海溝、日本海溝、馬里亞納海溝、菲律賓海溝、湯加海溝等。其中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為目前大洋已知的最深處。東太平洋邊緣的海溝緊靠相當于島弧的大陸上的山脈,如中美海溝、秘魯海溝、智利海溝等。

    洋底是大洋的主體,占海洋總面積80%左右。洋底的起伏形態(tài)與陸地一樣,十分復雜,但其排布呈現一定的規(guī)律。在各大洋的中部,都有一條高峻脊嶺,它們雖然走向曲折,但彼此相接,全長約8萬公里,貫通四大洋,一般統稱為大洋中脊。這是陸地上任何一條山脊所不及的。最壯觀的是大西洋中脊,寬達1500至2000公里,約占大西洋面積三分之一,相對高度約1000至3000米,巍然聳立于洋底之上。它的位置居中,距東西兩岸幾乎相等,山脈走向作s形,與兩岸輪廓一致,“中脊”之名即由此而來。大洋中脊也是火山活動帶,這里有很多海底火山,露出海面的火山則成為島嶼,太平洋中部就有很多這樣的火山島,如著名的夏威夷群島。

    大洋中脊的兩側,便是廣闊的大洋盆地,海深一般有4000至5000米。這里分布有縱橫的海嶺,林立的海峰,孤立突兀的海臺,平緩隆起的海底高原,它們將整個大洋盆地分割成若干個海盆。海盆底部特別平坦,稱為深水平原,在大洋盆地中分布面積最廣。

    我們知道地殼下面是流動的巖漿,地殼就好比浮在水上的冰塊?茖W家把全球的巖石圈分成六大板塊,它們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如果再次劃分,還可分出若干次一級的板塊來,如納茲卡板塊、阿拉伯板塊等等。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都是地殼活動頻繁的地帶,那里火山、地震以及斷裂、擠壓褶皺等等都非常強烈。板塊的相對運動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板塊邊界類型。一是離散型板塊邊界,如大洋中脊的軸部,兩側板塊相背分離,軟流圈中的地幔物質沿中脊的中央裂谷上升、涌出,冷疑成新的洋底巖石圈,并添加到兩側板塊的后緣上,所以這里是板塊的增生邊界。一是匯聚型板塊邊界,相當于海溝和年輕的造山帶,兩側板塊相向而行。它們又分為俯沖邊界和碰撞邊界。俯沖邊界相當于海溝,兩個板塊相互疊覆,因大洋板塊的厚度小,密度大,位置低,大陸板塊則相反,故一般是大洋板塊插入大陸板塊下面,形成海溝并在海溝處潛沒消亡于地幔之中,形成安第斯型或島弧-海溝系大陸邊緣。碰撞邊界相當于年輕造山帶。一是平錯型板塊邊界,相當于轉換斷層,兩側板塊相互滑過。

    大洋的發(fā)展與大陸的分合是相輔相成的。洋底一方面在大洋中脊增生新的,一方面在海溝處消亡舊的,大約二億年整個洋底就更新一次,所以洋殼是年輕的。在地幔對流推動海底擴張的板塊相互水平推移的過程中,大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從小到無?茖W家推算,寒武紀時期地球上只有一塊大陸,其周圍則都是大洋。后來因板塊的運動形成了今天的模樣。根據板塊構造模式,人們預計隨著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繼續(xù)擴張,太平洋將進一步縮。坏刂泻O,非洲與歐洲連接;東非大裂谷完全裂開,形成新的大洋等等。最后,各大陸將在太平洋位置上相遇匯聚,太平洋完全閉合,亞洲與美洲連接,巨大的山系將在其間崛起,一個新的泛大陸誕生。

    1977年,美國“阿爾文”號深潛器再次對位于太平洋東部附近的洋底進行考察。這個由13個大島及數百個小島組成的群島,全是由火山噴發(fā)的熔巖堆積而成的,形成時間不到200萬年,其中大部分都只有100萬年左右,從海上看,各島都聳立著一座座高大的火山堆,有的還不時發(fā)出低沉的轟鳴聲。踏上一些島后,還會看到地上布滿了黑色的玄武巖。整個加拉帕戈斯群島共有大小火山口2000多個,并且相當有規(guī)模地排列在縱橫交錯的斷裂紋上,大約每隔35公里一個。這些群島上如此眾多的火山,早就引起了地質學家和海洋科學家的注意。后來他們才知道:原來這些島嶼正好位于東太平洋洋隆中大裂谷的附近,這里因太平洋板塊的移動而被撕裂成許多巨大的裂谷和許多小斷裂,地球內部的熾熱巖漿從裂谷和斷裂處不斷地向上噴涌,形成了座座火山并冒出海面,構成了加拉帕戈斯群島。在這里有世界上最為壯觀的海底熱泉。位于北緯21度附近的東太平洋隆起的脊軸上的熱泉,屬大洋中脊型熱泉。在一條長7公里、寬約200至300米的狹長型條狀區(qū)域內,分布有25個以上的熱泉“煙囪”,各“煙囪”的熱泉溫度變化各異。其中東北段熱泉新噴出的水溫較低,為5至20攝氏度,水質也較清澈,因而此處生物繁茂。而西南段噴口新噴出的水溫則較高,有的竟達400攝氏度左右,水質中所含成分十分復雜,致使噴口處形成了塊狀硫化物堆積。堆積物將噴口圍成1至5米高的圓形筒狀,形成“黑煙囪”。經分析發(fā)現,“黑煙囪”噴出的水中含有大量的硫磺鐵礦、黃鐵礦、閃鋅礦和銅、鐵的硫化物等物質,對硫磺鐵礦的液體進行測定表明,其外壁由石膏、硬石膏、硫酸鎂組成,而與熱水接觸的內壁,則為粗大的結晶黃銅礦和黃鐵礦。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