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在1911年11月宣布,革命成功后的共和政府將保證中國“獨立及領土完全”,同時還要“收復已失疆土”。當時,帝國主義列強利用民初南北對峙之勢,鼓吹分割中國,甚至公然提出“南北分治”的分裂中國主張,并以此作為對南京臨時政府外交承認的先決條件。孫中山嚴正指出:“為什么要把向來統(tǒng)一的國家再來分裂呢?提倡中國分裂的人一定是野心家。”他說,鼓吹中國分裂的言論是“卑劣之言”,制造中國分裂的人是“中國之仇敵”。
1922年8月,孫中山在《統(tǒng)一宣言》中指出,“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地歷史意識中,正是這種意識使我們能夠作為一個國家而被保存下來,盡管它過去遇到了許多破壞的力量!
孫中山認為謀求中國“統(tǒng)一的方法,有輿論和武力兩種”。前者是用文治感化,即靠宣傳贏得民心來謀統(tǒng)一;后者是用兵力鏟除軍閥、官僚、政客,以造成國家統(tǒng)一。由于“世事變化不定”,統(tǒng)一辦法“沒有一定的公式可以遵循”。
孫中山曾先后3次抵達尚在日本統(tǒng)治下的臺灣活動。1912年5月,他對赴臺灣組織光復起義的同盟會員羅福星說:“臺灣是中國的領土,要決心收復”;1925年2月11日,他在重病中仍惦記著臺灣,要求“日本須放棄……與中國所締結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將臺灣歸還中國。
孫中山堅信“中國當成為統(tǒng)一、獨立之興盛之國家,確系將來必然之事實”。(本報記者劉俊發(fā)自南京)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