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首頁 語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周恩來與鄧穎超

    新學網 > 語文 >  >  > 周恩來與鄧穎超

    周恩來和鄧穎超是在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中相識的。那時,在北洋直隸第一女子師范讀書的鄧穎超,是“女界愛國同志會”的講演隊長,從日本留學歸國的周恩來,是《天津學生聯合會報》的主編,為了加強斗爭的力量,周恩來、馬駿、郭隆真、鄧穎超等二十名青年男女,成立了天津學生愛國運動的核心組織——覺悟社,并出版了不定期刊物——《覺悟》。在天津愛國學生運動中,周恩來與鄧穎超都是沖鋒在前的勇士,在覺悟社內,他們又都是志趣相投的戰(zhàn)友。照常情,青年男女,特別是志趣相投的青年男女,在交往中相互愛慕,是自然之理,但那時周恩來與鄧穎超這兩顆充滿激情的心,卻絲毫沒有去顧及個人感情,他們一心一意忙著救國,忙著斗爭。又因為那時社會上封建思想很嚴重,對于男女之間的社交,“道學家”們攻擊更甚,而“覺悟社”的社員們懂得,他們的行動,是對流言與誣蔑最有力的回答。因此,為了斗爭,他們都更加嚴格地克制著自己的感情。

    1920年11月7日,周恩來等197名赴法勤工儉學的學生,乘坐法國郵船“波爾多斯”號,前往巴黎去進一步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而鄧穎超則到北京師大附小當了教員,他們雖然相隔云山萬重,但從來未間斷彼此的磷系。憑著鴻雁傳書,他們交換著情況,交流著思想。此外,國內社友們還常會收到寄自法國的畫片或賀年片,其中許多是周恩來寄來的。他曾在1922年底趁友人回國之便,給已轉到天津教書的鄧穎超帶去了一張附有題詩的賀年片。正是在這種純真的,志同道合的通信中,他們的感情逐漸成長了,終于定情。

    1924年7月,周恩來從巴黎動身回國。當時,鄧穎超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長。他們雖然在書信往來中間已經定情,但周恩來歸國后近一年,卻不曾有機會同鄧穎超見上一面。

    1925年1月,高君宇在上海參加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后,受周恩來之托,在返回北京的途中,特地在天津下車,到鄧穎超任教的學校去看望她,并帶給了她一封信,高君宇的這一次看望,對于他們的結合,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君字被鄧穎超稱之為她與周恩來之間的“紅娘”。

    1925年8月,周恩來與鄧穎超要在廣州結婚。鄧穎超乘火車到達廣州那天,周恩來因公務纏身,實在不能去接,就將接新娘的“任務”交給了秘書陳賡。周恩來進了一張相片給陳賡,陳一看相片,樂了:“我的周大主任,您這是從哪個博物館里掏出來的?”周恩來說:“這還是我去法國留學以前她送我的。這,就要看你的眼力了。”“我的眼力,您放心!”陳賡說著走了。

    陳賡來到火車站,瞪圓了眼珠子。注視著從車站走出來的每一個女郎,可是,下車的旅客都走空了,還是沒見到他的“準師娘”。

    此時,周恩來住處已是賓客滿堂,大家都眼巴巴地等著看新娘于。陳賡日來一見這局面,知道自己把新娘接丟了,大家不會放過他,于是來了個以攻為守。

    他一進門就嚷道:“沒接來,讓我把新娘接丟了!不過,這不能怪我,你們大家都看看!’他舉著那張舊相片,轉著圈兒讓大家瞧,“讓我拿著幾年前的相片去接人——應該怪周主任自己……”。陳賡正在“嫁禍于人”,門口忽然走進一位笑瞇瞇的姑娘,陳賡和她打了個照面,馬上愣住了,正是相片上的那位。

    原來,鄧穎超在火車站沒有看到想念已久的周恩來,只好照著通訊地址,徑直找到他的住處,周恩來迎上去,拉著鄧穎超來到陳賡面前笑著說:“介紹一下,這就是我常在信中提到的陳賡,今天我有了急事,請他去接你,誰想到他居然把我的新娘接丟了,還有理瞎嚷!”大家哄地圍上去:“罰他!周主任,狠狠地罰他!”眾人七手八腳地將陳賡按倒在地給鄧穎超磕頭。鬧過之后陳賡負疚地說:“我認罰,就罰我給周主任操辦婚禮吧。”

    就這樣,1925年的8月8日,找上門去的鄧穎超成了周恩來的新娘,他們結成了一對同心同德,患難與共,并肩戰(zhàn)斗的革命伴侶。

    不論是戰(zhàn)爭環(huán)境,還是和平年代,因工作需要,經常使周恩來與鄧穎超分離,但他們卻無論何時,都心心相印,相互夫懷,相互思念。

    “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后,在撤退途中,周恩來患病發(fā)高燒到40°c。他因抱病安排善后,勞累過度,神志昏迷.由聶榮臻等護送到香港治療,當他第一次從昏迷中醒來時,便向在身邊作護理工作的一位女同志問道:“不知道鄧穎超有沒有消息?”這位同志答道:“到上海了!彼謫枺骸澳阍趺粗赖?”這位同志告訴他消息確實,他聽后十分高興。

    1947年3月,國民黨把向解放區(qū)的全面進攻改為向陜北、山東兩翼的重點進攻,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毛澤東、周恩來、任強時等國在陜北指揮西北和全國的解放戰(zhàn)爭。轉戰(zhàn)陜北戰(zhàn)場的周恩來,在戎馬俊炮之中,于中秋之夜仍抽暇給鄧穎超寫了倩。這封信輾轉托人送到鄧穎超手中時,她正在晉察冀邊區(qū)搞土地改革,和秘書楚平住在一個老鄉(xiāng)家里。楚平開玩笑說:“大姐的情書來啦!”鄧穎超愉快地間信后,詼諧地說:“什么情書,是形勢報告。不信你看!”她大大方方地把信遞給楚平,楚平指著“今日中秋,對月懷人”等處說;“這不是情書嗎?落款處還特地寫明了是舊歷中秋寫的哩!”

    1954年,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周恩來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了在瑞士舉行的日內瓦會議。這時國內家中的庭院里,嬌艷的海棠花正值盛開。海棠,是周恩來最喜歡的花。鄧穎超趕緊壓了一枝,連同原來醫(yī)好的一片紅葉,一同裝在信封里寄去。信里還寫道:“紅葉一片,寄上想念”,表示了真摯的思念之情。周恩來托人帶回了壓制好的日內瓦出名的芍藥花與玫瑰花,作為回很親人的禮物。這兩地的花和葉后來裝在一個鏡框里保存著,成為一件特殊的工藝品,更是他們情深似海的見證。

    1960年,鄧穎超在協和醫(yī)院做手術,正值暑天,周恩來的外事活動已安排的滿滿的,無法抽身。他就讓身邊的工作人員在手術那天不斷同醫(yī)院取得聯系,以便隨時知道手術后的情況。有一天,他還利用去機場接外賓之便,順便到醫(yī)院去看望。鄧穎超見他日程排得那樣緊,“還抽身來看望她,于心不忍,反勸他適當注意休息,不要以她為念。

    周恩來工作的特點是不分時間,不分地點,都隨時批閱文件。有時沒有桌子,他就順手拿本書墊,但書寫起來不太方便。后來他發(fā)現用一塊小三合板來襯墊就方便多了,從此以后臥室和沒有桌子的地方便都放上一塊小三合板,以備隨時可用。周恩來盤膝坐在床上墊著三合板,批改文件,實在辛苦。特別是在他高齡,重病之后更是不免感到勞累,為了改善他的工作條件,鄧穎超親自設計了一個一邊高、一邊低,適合周恩來靠坐在床上伏案工作的小床桌。為了不使文件散落到床上,減少他用左手去扶持文件的力量,在桌面四周還加了邊框。這張作為他們恩愛見證的小床桌,曾出現在周恩來生平事跡展覽會上。

    1963年1月,周恩來曾去拜訪老作家,盆景藝術家周瘦鵑,周恩來一邊與瘦老交談,一邊抱起了瘦老最小的女兒全全,逗著她玩,給她糖果吃。周瘦鵑見此情景,老淚盈眶地對周恩來說:“總理,您為中國革命奮斗了幾十年,聽說還沒有一個自己的孩子,我這個全全就送給您吧!敝芏鱽砺牶,朗聲笑道:“周瘦老啊,全中國萬萬千千個兒童都是我的孩子,都是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這樣,不是就不分你的我的了嗎?”

    1972年,周恩來得了癌癥,一直拖到1974年夏才住進醫(yī)院。在這一年半中,鄧穎超不論陰晴風雨,每天都要去看望周恩來,有時還參加醫(yī)療組織會議,討論治療方案,在需要作手術時,鄧穎超總是守候在手術室外邊,直到深夜、凌晨……

    1976年1月,周恩來逝世了。同半個多世紀同生共死的親人訣別,鄧穎超的心都碎了,她用周恩來生前對她的愛稱,獻上了用鮮花扎成的花圈,花圈上寫著“戰(zhàn)友——小超哀獻”。

    早在50年代初,周恩來考慮到中國人多地少,曾倡導過殯葬改革,改土葬為火葬。后來,他便與鄧穎超相約,死后連骨灰也不保留。那時他說,這一點我做得到,不知你能不能做到。鄧穎超回答說,你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周恩來訣別人世后,鄧穎超申述了他的遺愿:“把骨灰撒在祖國的江河大地上!

    1950年8月8日恩來與穎超結婚二十五周年紀念照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