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
(《濟南雜事十首》之一)
[金]元好問
白眼消盡凍云凝,山月飛來夜氣澄。
且向波間看玉塔,不許橋畔覓金繩。
(《遺山先生集》)
趵突泉
[宋] 曾鞏
一派遙從玉水分,晴川都灑歷山塵。
滋榮冬茹溫嘗早,潤澤春茶味更真。
已覺路傍行似鑒,最憐沙際涌如輪。
層城齊魯封疆會,況托娥英詫世人。
(《元豐類稿》)
趵突泉
[元]張養(yǎng)浩
物平莫若水,堙阻乃有聲,
云胡在坦夷,起立若紛爭。
無乃滄海穴,泄漏元氣精,
不然定鬼物,搏激風(fēng)濤驚。
(《歸田類稿》)
晚到濼泉,次趙松雪韻
[明]王守仁
濼源特起根虛無,下有鰲窟連蓬壺,
絕喜坤靈能爾幻,卻悉地脈還時枯。
驚湍怒涌噴石竇,流沫下瀉翻云湖。
月色照衣歸獨晚,溪邊瘦影伴人孤。
(《濟南金石志》)
趵突泉
[元] 趙孟頫
濼水發(fā)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
谷虛久恐元氣泄,歲旱不愁東?荨
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
時來泉上濯塵土,冰雪滿懷清性孤.
(《松雪齋文集》)
趵突泉
[元] 張養(yǎng)浩
繞欄驚視重徘徊,流水緣何自作堆?
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嘗吼半天雷。
深通滄海愁波盡,怒撼秋濤恐岸摧。
每過塵杯為瀟灑,斜陽欲沒未能回。
(《歸田類稿》)
將別歷下絕句二首
(之一)
[宋]晁無咎
來見紅蕖溢渚香,歸途未變柳梢黃。
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漢陽。
(《雞肋集》)
濟南雜詩之一
[金]元好問
斫來官樹午陰經(jīng),湖畔游人怕晚晴。
一夜靈泉庵上宿,四山風(fēng)露覺秋生。
(《遺山先生集》)
和趙韻
[明]喬宇
濯盡塵襟一點無,皎如寒露在冰壺。
風(fēng)鳴云涌聲先到,歲旱山空澤未枯。
定有靈根連海岱,應(yīng)教余潤比江湖。
他年杖策游王屋,解道尋源興未孤。
(《趵突泉志》第70頁)
和前韻
[明]陳鎬
玉壘嶙峋半有無,金聲鏜鞳擁冰壺。
流通渤澥源何遠,老盡乾坤勢未枯。
萬點明珠浮泡沫,一川輕浪接平湖。
公余徒倚觀瀾石,四面清鳳興不孤。
(《趵突泉志》第69頁)
詠趵突泉
[明] 胡纘宗
王屋流來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泠然。
云含雪浪頻翻地,河涌三星倒映天。
滾滾波濤生海底,芃芃蕊萼散城邊。
秋光一片凌霄漢,最好乘槎泛斗前。
(《歷乘》)
趵突泉
[明]晏壁
渴馬崖前水滿川,江心泉迸蕊珠圓。
濟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獨稱第一泉。
(《歷乘》第71頁)
濼源飲邊一丈
[清]光廬
尋幽到濼源,相對倒金樽。
嵐氣連城白,泉聲入夜喧。
綈袍知己在,華發(fā)故交存。
醉矣霜天曉,依投月下門。
(《趵突泉志》第77頁)
詠泉
[明] 馬三才
碧水通靈穴,芳亭俯淺涯。
源驚騰地出,勢欲上欄斜。
散影飄暗雪,回光落鏡花。
仙爐終日沸,何處覓丹砂。
(《趵突泉志》第78頁)
趵突泉
[明]沈道全
靈源拓跡是何年,突涌疑穿松底天。
濺石迷空晴亦雨,飛濤噴雪夏猶寒。
明珠亂落天花墜,玉乳長浮地肺聯(lián)。
我欲乘流窺海藏,恐驚龍女駕瑤軒。
(《趵突泉志》第83頁)
趵突泉觀麥畦
[明]呂純?nèi)?/p>
一隙靈源鬼斧開,飛濤噴沫亦奇哉。
全將鮫室珠璣出,并挾龍宮風(fēng)雨來。
四面青山連埤堄,千年白雪倚樓臺。
郊游處處成欣賞,況有甘霖發(fā)麥荄。
(《趵突泉志》第82頁)
題趵突泉
[明]張鶴鳴
宓靈碎剪夜光綃,笑擲波心雪浪驕。
倒卷銀河穿濼底,遙牽海月涌江潮。
驚看乳竇投珠佩,響應(yīng)冰壺冷玉簫。
我欲掛冠從卜筑,抱琴直旁水西橋。
(《歷乘》)
趵突泉和趙韻
[明] 何成慧
仙人橋上鶴來無,時對方平白玉壺。
目溯星濤浮筏杳,手捫云壁掛藤枯。
侯王霸業(yè)鳥啼樹,帝女妝花泛湖。
我欲騎鯨問明月,笛聲吹冷岳形孤。
(《趵突泉志》第89頁)
趵突泉
[清]吳偉業(yè)
似瀑懸河處,飛來絕壑風(fēng),
伏流根幻渺,跳沫拂虛空。
石破奔泉上,云埋廢井通。
錯疑人力巧,天地桔槔中。
(《梅村家藏稿》)
趵突泉和趙韻
[清]張縉彥
千里青冥看欲無,卻從石底出冰壺。
黃花煙冷流常伏,碧海鯨翻雪未枯。
山雨時時噴絕壑,天空夜夜落平湖。
仙樓此地騷壇在,何處關(guān)河客影孤。
(《趵突泉志》第103頁)
趵突泉詩
[清]丁耀亢
曩里松化飯不無,年來避地近方壺。
菖蒲九節(jié)根將老,喬木三株葉未枯。
云接太行分岱岳,水從王屋到明湖。
抱琴欲別成連去,宦海茫茫月影孤。
(《趵突泉志》第104頁)
趵突泉
[清]魏裔魯
趵突由來天下無,仙人何事覓蓬壺。
亭開銀練珠恒潤,樓俯金泉浪不枯。
三島煙波驚滟yu(氵+預(yù)),十洲風(fēng)雨遍江湖。
狂吟幸有杜康酒,東道肯教客況孤。
(《趵突泉志》第105頁)
趵突泉詩
[清]郭奎先
北海詩豪今有無,猶留白雪貯晶壺。
滔滔不管云根瘦,沸沸常疑地髓枯。
一片冰心搖素影,三株玉樹照晴湖。
剪波日莫吟梁父,漱石徒慚旅思孤。
(《趵突泉志》第109頁)
趵突泉詩
[清]劉胤祚
黃鶴翩躚事有無,珠璣百斛涌方壺。
疏林夜靜千山暝,涼月秋歸萬木枯。
水瀉琴音傳王屋,云連雁影落平湖。
臨流坐對芙蓉老,惟有高吟興不孤。
(《趵突泉志》第111頁)
趵突泉
[當(dāng)代]山青
嘩嘩、嘩嘩、嘩嘩……
三姊妹說什么知心話?
問它、問它、問它,
任你千呼萬喚全不回答。
姐妹不回答,并行歷山下,
嫁的是鄉(xiāng)土,育的是禾稼……。
(選自1962年9月號《山東文學(xué)》)
趵突騰空
[當(dāng)代]竹川
鼎沸三輪勝玉馨,瑤池祖母綠山靈。
人間咫尺神仙路,枉送蓬萊一往情。
才華橫溢泉三股,字葉珠璣水一泓。
多少詩人生歷下,泉城自古是詩城。
漱玉泉邊士女來,綠楊蔭里起樓臺。
千年今始祠清照,還是當(dāng)今最愛才。
(選自《濟南吟贊》
濟南趵突泉
[當(dāng)代]王翼奇
趵突波瀾天下奇,銀河不問九天垂。
卻分泰岱凌云勢,涌出泉城漱玉池。
千里伏流王屋水,一林秋葉阮亭詩。
濫觴自是須高遠,徒倚欄桿有所思。
(選自《濟南吟贊》)
游趵突泉感懷
[當(dāng)代]白冰
清溪怎媲瀑流泉,試瞰明砂倒映天。
水氣妖嬈襲布褻,銀波瀲滟蕩心田。
汝噴玉乳滋鄉(xiāng)里,我賴瓊漿望壽年。
雖迂顛簸行未變,仍圖報效永思淵。
(選自《濟南吟贊》)
趵突泉
[當(dāng)代]王澤惠
齊州歷歷眾名泉,趵突奇觀獨占先。
三竇怒噴翻玉液,滔滔滾滾萬千年。
(選自《詠濟南七十二名泉》)
舊題趵突泉
[當(dāng)代]王學(xué)仲
七十二泉集濟城,緣何趵突弘揚名?
驟警獸駭紛狂躣,地落無言地吼聲。
(《曠廬詩集》)
濼水[漢]桑欽作《水經(jīng)》
[北魏]酈道元注
"濟水又東北,濼不出焉"。注曰:濼水出歷縣故城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春秋》"桓公十八年公會齊侯于濼"是也。俗謂之娥姜水也。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廟故也。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穴,謂之舜井。抑以茅山禹井之比矣。《書》"舜耕歷山",亦云在此,所未詳也,其水北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zhèn)群,此水便成凈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fù)日,俯仰目對鳥魚,積水木明瑟,可謂濠梁之性,物我無違矣。湖水引瀆,東入西郭。東至歷城西,而側(cè)城。北注湖水,上承東城。歷祠下,泉源竟發(fā),其水北流,逕歷城東,又北,引水為流杯池,。州僚賓燕,公私多萃其上。分為二水,右水北出。左水西逕歷城北,西北為陂,謂之歷水,與濼水枝津合,水首受歷水于歷城東,東北涇東城西而北,出郭,又北注濼水,又北,聽水出焉。又北,流注于濟,謂之濼口也。"濟水又東北,逕華不注山"。注曰:單椒秀澤,不連邱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發(fā),望同點黛。山下有華泉。故京相璠曰:春秋土地名。華泉,華不注山下泉水也!洞呵镒髠鱫成公二年》齊頃公與晉郤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逄丑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于木而止。丑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齊侯以免。韓厥獻丑父,郤子將戮之,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將為戳之。"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戳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乃免之,即華水也。北絕聽瀆二十里,注于濟(伏琛《三齊記》不:單跗,讀如《詩》"萼不韡韡"之不,謂花蒂也。言此山孤秀如花跗之注于水也)。
"又東北過臺縣北"。注曰:巨合水南出雞山西北,北逕巨合故城西。耿弇之討張步也,守巨里,即北城也。三面有城,西有深坑,坑西即弇所營也,與費邑戰(zhàn),斬邑于此,巨合水又北,合關(guān)廬水,關(guān)廬水導(dǎo)源馬耳山。北逕博亭城西,西北流至平陵城,與武原水合。水出譚城南平澤中,世謂之武原水。北逕譚城東。俗謂之古城也。又北,逕東平陵縣故城西。故陵城也,后乃加平。譚國也。齊侯之出,過譚,譚不禮焉。魯莊公九年即位,又不朝,十年滅之。城東門外,有樂安任先碑,濟南郡治也。漢文帝十六年,置為王國。景帝二年為郡。王莽更名樂安。其水又北逕巨合城東,漢武帝以封城陽頃王子劉發(fā)為侯國。其水合關(guān)廬水,而出注巨合水。西北逕臺縣故城南,漢高帝封東郡尉戴野為侯國。王莽之臺治也。其水西北流,白野泉水注之。水出臺城西南白野泉北。逕留山西北流,而右注巨合水。又北,聽水注之。水上承濼水,東流北屈。又東北流,注于巨合水亂流。又北入于濟。
"濟水又東北合芹溝水。"注曰:水出臺縣故城東南。西北流逕,臺城東又西北入于濟水。
(《趵突泉志》第199頁)
齊州二堂記
[宋]曾鞏
齊濱濼水,而初無使客之館,使客至,則常發(fā)民調(diào)材木為舍以寓。去則撤之。既費且陋。乃為之徒官之廢屋,為二堂于濼水之上,以舍客。因考其山川而名之。蓋《史記·五帝記》謂"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于壽邱,就時于負(fù)夏"。鄭康成釋:歷山在河?xùn)|,雷澤在濟陰,負(fù)夏在衛(wèi)地。皇甫謐釋:壽邱。在魯東門之北。河濱,濟陰定陶西南陶邱亭是也。以予考之,耕、稼、陶、漁,皆舜之初,宜同時,則其地不宜相遠。二家所釋雷澤、河濱、壽邱、負(fù)夏,皆在魯衛(wèi)之間,地相望,則歷山不宜獨在河?xùn)|也!睹献印酚种^"舜東夷之人"。則陶漁在濟陰,作什器在魯東門,就時在衛(wèi),耕歷山在齊,皆東方之地,合于《孟子》。按圖記皆謂《禹貢》所稱,雷首山在河?xùn)|,媯水出焉。而此山有九號,歷山其一號也。予觀《虞書》及《五帝紀(jì)》,蓋舜娶堯之二女,乃居溈汭。則耕歷山蓋不同時,而地亦當(dāng)異。世之好事者乃因媯水出于雷首,遷就附益,謂歷山為雷首之別號,不考其實矣。由是言之,則圖記皆謂齊之南山為歷山,舜所耕處,故其城名歷城,為信然也。今濼上之北堂,其南則歷山也,故名之曰歷山之堂。
按圖泰山之北與齊之東南諸谷之水,西北匯于黑水之灣。又西北,匯于柏崖之灣,而至于渴馬之崖。蓋水之來也眾,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于崖下,則泊然而止。而自崖以北,至于歷城之西,蓋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數(shù)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齊人皆謂嘗有棄糠于黑水之灣者,而見之于此。蓋泉自渴馬之崖,潛流地中,而至此復(fù)出也。趵突之泉,冬溫,泉旁之蔬甲,經(jīng)冬常榮,故又謂之溫泉。其注而北,則謂之濼水。達于清河,以入于海。舟之通于濟者,皆于是乎出也。齊多甘泉,冠于天下。其顯名者以十?dāng)?shù),而色味皆同。以予驗之,蓋皆濼水之旁出者也。濼水嘗見于《春秋》魯桓公十有八年"公及齊侯會于濼"。杜預(yù)釋:在歷城西北入濟。濟水,自王莽時不能被河南,而濼水之所入者清河也。預(yù)蓋失之。 今濼上之南堂,其西南則濼水之所出也。故名之曰濼源之堂。夫理使客之館,而辨其山川者,皆太守之事也。故為之識,使此邦之人尚有考也。熙寧六年二月丑記。
(《元豐類稿》)
爆流泉
[金]元好問
爆流泉在城之西南。泉,濼水源也。山水匯于渴馬崖,洑而不流,近城出而為此泉。好事者曾以谷糠驗之,信然。往時漫流,才沒脛,故泉上涌高三尺許;今漫流為草木所壅,深及尋丈,故泉出水面才二三寸而已。近世有太守改泉名檻泉,又立檻泉坊,取詩義而言;然土人呼爆流如故。爆流字作趵突,曾南豐云然。金線泉,有紋若金線夷猶池面。泉今為靈泉庵,道士高生妙琴事,人目為琴高,留予游者凡十許日,說少日曾見所金線者。尚書安文國寶亦云:"以竹竿約水,使不流,尚或見之。"予與解裴回泉上者三四日,然竟不見也。杜康泉今湮沒,土人能投其處。泉在舜祠西廡下,云杜康曾以此泉釀酒。有取江中泠水與之較者,中泠每升重二十銖,此泉減中泠一銖;以之瀹茗,不減陸羽所第諸水云。舜井二,有歐公詩,大字石刻!陡事秷@記·歷下泉》云:"夫濟遠矣,初出河?xùn)|王屋,曰沇水,注秦澤,潛行地中,復(fù)出共山,始曰濟。故禹書曰:"道沇水東之,逾溫,逾墳城,入于河,溢于滎,洑于曹濮之間,乃出于陶丘北,會于汶,過歷下濼水之北,遂東流。且濟之為瀆,與江、淮、河等大而均尊,獨濟水所行道,障于太行,限于大河,終能獨達于海,不然則無以謂之瀆矣。江、淮、河行地上,水性之常者也;濟洑于地中,水性之變者也。"予愛其論水之變與常,有當(dāng)于予心者,故并錄之。珍珠泉今為張舍人園亭,二十年前吾希顏兄嘗有詩;至泉上,則知詩為工矣。凡濟南名泉七十有二,瀑流為上,金線次之,珍珠又次之;若玉環(huán)、金虎、柳絮、皇華、無憂、洗缽及水晶潭,非不佳,然亦不能與三泉侔矣。
(節(jié)錄自《濟南行記》)
重修趵突泉記
[清]周有德
古稱濟南山水,絕似江南。蓋清氣交匯靈泉、秀澗、澄湖,蕭曠、空明、衍漾。賞心欣遇,洵非虛語。其水源冽清,激流縈注。而趵突泉涌地浚發(fā),聳若三峰,尤為殊勝。故四方游觀者恒萃于斯。余數(shù)從賓客燕息觴詠。乃繕飾亭榭,使每瓜代于此,實公肅敬之所。豈特為天下奇觀之地哉?顧以觴詠五兵,歉因循而葺理未弘。時維嘉靖甲寅,監(jiān)察使麓原雍公以關(guān)中英俊來按,將期平反之余,見其泉亭傾圮,喟然嘆曰:若藩國省署咸蒞于此,不但奉錫命中外重臣交際之可堪者也。況泉脈湮塞,其于川岳鐘人利物灝氣,不有秘乎?大都憲少吳沈公方以欽若保厘為憂,相籌有協(xié)。由是雍公即如歷城李君從宜,責(zé)以有司之職,面受經(jīng)略。又自外移之郡守項君守禮,催令調(diào)支贖金,鳩集賦力,申戒惟明。李尹祗承惟恪,乃卜乙卯春初,親履其所。經(jīng)始舊亭,加崇基礎(chǔ),增翼宇棟,稍廣廊舍,以止屬從。又于亭之北對立二碑樓,以屏風(fēng)雨。亭之南開疏夾河,架以小橋,遠引白龍、黑虎二泉流其下,環(huán)亭東西而北溯。又掏挖趵突三泉,稍使浚發(fā),大會眾泉。波派長流曲注,不啻灌溉稻田千頃。其川岳靈氣殆衰然呈禪若奇才,豈不應(yīng)時而出,以接武巍科魁第哉?督工則委其丞馮椿亦惟勒。至孟夏前,暨諸官觀葺治聿新,是為丙午之秋。距昔創(chuàng)始之時,凡八十年矣。今量移祖道,諸君子出郊引餞,勝茲風(fēng)景,慨焉有懷,留題于石。
(《趵突泉志》第225頁)
游趵突泉記
[清]懷應(yīng)聘
趵突泉者,在山東濟南效外,為天下奇觀。其游而見之者,無不咄咄稱異。余心向往久矣,而未得親觀其勝。
甲子歲,余適齊魯之間,大中丞徐暾庵招余飲,即偕游趵突泉。泉有三穴,中間相去不數(shù)十步,其水自三穴中涌出,各高二三尺。怒起躍突,如三柱鼎立,并勢爭高,不肯相下;噴珠飛沫,又如冰雪錯雜,自相斗擊。嗚呼!水之勁挺一至此哉!夫水,柔物也,方之則方,圓之則圓;挹之則盈掬,揮之則散落;環(huán)之則為池沼,決之則為川流。狎弄撓擾,無不如意。即深如長江,險如黃河,為人患害者,莫有加焉。然不過因風(fēng)鼓浪,觸石生濤,挾魚龍諸怪物以自雄耳。假使無風(fēng)石之險,無魚龍諸怪物以助其勢,其為平流直瀉者,與眾水無異也。曾有獨起卓立,首聳發(fā)豎,若與山峰競其高下,如趵突泉者哉?嗚呼!世有戴天履地,目視日月,耳辨聲音,手持足行,生而命為人者,無不有心、有性、有情、有識,其為浩然之氣,更當(dāng)何如?而一遇君國大故,濡忍不決;生死一迫,隨即披靡,逐波順流,往而不返。曾不若茲泉之介然自立,足以厲廉恥而砥節(jié)行也。豈不哀哉!嗚呼!同一水耳,誰實使之然邪?豈潤下之名水不樂居,故以至柔之質(zhì)而發(fā)為至剛之概,以自見其奇邪?抑水亦有不平
于中而怒氣迸發(fā),排空直上,勢不可遏,如荊卿悲歌、漸離擊筑,壯士發(fā)沖冠時邪?泉之上有呂祖閣,亭中題詠屬對,后先唱和者不一人。余今與暾庵相對,不能無感于茲泉矣,故記之。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
趵突泉
[當(dāng)代]吳巖
五十年代中期我曾在濟南盤桓過數(shù)天,三十年后重來,但覺馬路煥然一新,寬闊得很,兩旁的高層建筑基本上都是新建的,街心的花園或花壇里花肥紅艷,賞心悅目?上а伛R路的商店,大多是封閉式的,門是敞開著,可往往一眼望不見或看不到里邊的商品……這一回是路過濟南,只半天功夫可以逗留,我們搶時間去逛了趵突泉和大明湖。
三十年前的趵突泉,范圍較小,坐在"觀瀾"亭里,但見從池子底下涌出來三團聯(lián)的泉水,顯得聲勢較大,盡管并不像"濼源堂"前趙孟頫所說的那樣:"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最有意思的是,當(dāng)年我還在趵突泉附近的巷子里看到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情趣,特別是泉水從石板街道的縫隙里汩汩地涌將出來,漫到你的腳邊,真叫人喜歡?涩F(xiàn)在民居已經(jīng)翻新,石板路也都現(xiàn)代化了,這種情趣也就了無痕跡了。而趵突泉亦大為擴展,演繹成為一個具有古典園林趣味的大公園。匆匆走過許多新建的亭、臺、樓、閣,我還找到了那塊"第一泉"的碑,那個叫做"觀瀾"的亭子。還是在亭子里對著池水悄悄坐下。這才發(fā)覺池東有橋,橋東大片散泉亦匯注成池,水上有"望鶴亭"茶廳。如今相連相通的水面多,大了,趵突泉的聲勢似乎因而顯得比以前小了。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里所說的"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的情趣是依然存在的,聲若隱雷雖未必,可還有點兒鼎沸之勢,只是較前文靜,我倒覺得仿佛是緩緩舒展溫柔花瓣的三朵白牡丹似的。這回給我印象極深極好的是泉水的清醇甘冽。池塘里大片養(yǎng)著又細又嫩的翠綠水草,把泉水襯托得晶瑩極了,泉水水質(zhì)的清醇甘因而幾乎成為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有個少女情不自禁地脫下襪子,把雙腳浸到了池水里,她想以自己的皮膚去感受活潑潑的、清醇泉水的水質(zhì)之美。那心情我是理解的,可那行為畢竟有點兒令人啼笑皆非。
趵突泉公園里建有"李清照紀(jì)念堂",即在漱玉泉北。泉旁有通體雪白的李清照雕像,長身玉立,很是秀氣。傳說她的故居在漱玉泉、柳絮泉附近,常對泉梳妝。紀(jì)念堂其實是鋼筋水泥結(jié)構(gòu),形式卻是一個精致、幽雅的古典家庭,有正廳、耳房、溪亭、迭翠軒、曲廊等。廳內(nèi)陳列著李清照生平事跡和各種版本的著作,還有李清照全身雕塑,紫銅色,形象清麗又顯得抱經(jīng)風(fēng)霜,散發(fā)著書卷氣和愛國的剛毅之氣,無疑是個形神兼?zhèn)涞乃囆g(shù)品。
(選自1984年11月27日《新民晚報》)
趵突泉賦
[清]李興祖
歲維辛未,時值春三,移守瀛海,轉(zhuǎn)運濟南。理劇之暇,名勝是探。陟古帝登封之岳,造先圣在川之潭。暨靈巖與仙穴,及神洞與佛龕。既窮幽而極勝,亦目豁而情酣。若乃平原泉涌,來何超忽。會城內(nèi)外,旁噴側(cè)浡。七十二所,出出呵咄。超奇拔異,無稱趵突。弩射冰澌,丸拋雪窟。如臺星列,如鼎足兀。聲泙湃而上騰,勢傾奔而下滑。汲其碧,可以瀹心;揚其清,更為徹骨。知地肺之長滋,識土脈之不涸。由是仙人棲魄,文士怡情。寄孤縱于枕石,結(jié)群侶以濯纓。踞其朦者,純陽之閣嵯峨;載之詠者,松雪之韻鏗(金+訇),晶宮擬其皎潔,月鏡比其精瑩。豈若大澤深淵,渺茫灝漶。方之舟之,頻耽憂患。即檻泉終遜其異,而泌水亦讓其粲。以彼易此,智者所嘆?v昔之稱甘醴名湯名冷,亦止供口味之餐,何如此之響玉磬而傾冰壺,資忖物者之賞贊。斯可以邇將遠視,小作大觀。其值風(fēng)雨也,若驚濤駭浪之相迸。其值雪月也,若鮫綃洛襪之交攢。有時奏笙竽而和琴瑟,靜夜清朝;有時戲鷗鳧而翔鸞鶴,拂浪沖湍。舉星宿之海,而源流不過如是;極銀漢之河,而上下可以同看。然終莫測其所自,而磅礴乎日月,蕩滌乎乾坤,惟斯泉其永不刊。亂曰:源何自兮流何長?我欲窮兮覓無方!惟無力兮泉之始,惟流長兮泉之常。逝者如斯,誰能悟其消息;不息云爾,予徒悵乎望洋。思"有本"之語,庶幾與道為回翔。
(《趵突泉志》第233頁)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