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縣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不僅名勝古跡、文化遺產(chǎn)極為豐富,而且山環(huán)水繞,風(fēng)景秀麗。歙縣城西有個黃潭源村,離城7里。村后有一條豐樂河,發(fā)源于黃山,在村東南不遠的地方,與北河、東河匯合而成練江,像一條白練向東南方向蜿蜒流去,越過漁梁石壩,四輪灣險灘,在浦口與屯溪方向流來的漸江合在一起,成為新安江。村前是亭亭玉立的玉屏峰,村的四周是層層疊疊的群山,黃山就在北面的白云深處,遇到晴朗的天氣,也能看到它雄偉的奇峰。黃潭源村處在徽州巖寺小盆地的中間,這片地方,不僅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山青水秀,而且文化發(fā)達,是清朝"連科三殿撰(狀元"十里四翰林"的中心。
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 年10 月18日就誕生在這個山清水秀的黃潭源村. 他家祖祖輩輩都是自食其力的勞動人民, 很早就由浙江紹興陶家堰遷入皖南徽州地區(qū), 幾經(jīng)遷移, 最后才到黃潭源村定居下來. 黃潭源村歷來是個佃戶村, 大片土地都歸外村地主、富農(nóng)所有;本村佃戶除租種外村地主、富農(nóng)的田地外,只能在低洼、貧瘠的田邊地角開點零星荒地生活。
陶家本來就貧寒,祖父又不幸早亡,祖母雖能勤儉持家,仍難獲得溫飽。后來,又不幸遭火災(zāi),陶家的三間草屋被燒成灰燼,幸得鄰居葉家騰出兩間房子,借給他家暫時居住。為了謀生,陶行知的父親陶位朝十多歲時就去休寧萬安亨達官醬園坊學(xué)生意。由于他勤學(xué)苦練,很快就學(xué)會了記賬和打算盤,深得店主歡心,學(xué)徒滿師后就升任外賬房。對門曹家豆腐店的老板娘看中了陶位朝,將三女曹翠仂許配給他,結(jié)婚后住在萬安漲山鋪,生了個女兒,取名寶珠。后來,醬園坊倒閉,陶父失業(yè),又加上愛女寶珠生病,被巫師耽誤死了,在萬安難以生活下去,只好和曹翠仂一起回歙縣黃潭源村務(wù)農(nóng)。曹翠仂雖是文盲,卻是一個手勤腳快的農(nóng)村婦女,除操持家務(wù)、協(xié)助丈夫種田、幫人縫補、代人做布鞋外,她還接過祖?zhèn)鞯奶觐^刀,為孩子和丈夫理發(fā)。就這樣終日操勞,處處節(jié)儉,才能勉強維持全家最低生活。陶行知就出生在這貧窮家庭最困難時期,生長在清朝未年列強瓜分中國,農(nóng)村經(jīng)濟衰敗,農(nóng)民生活非常艱苦的社會環(huán)境中。
陶父回到黃潭源村,體弱多病,不敢多佃水田,加上旱地少,生活十分困難,時常肩挑貨郎擔(dān),四處販賣醬油。陶行知就出生在這貧窮家庭的最困難時期,生長在清朝末年世界列強瓜分中國、農(nóng)村經(jīng)濟衰敗農(nóng)民生活非常的社會環(huán)境中。
陶行知4歲的時候,媽媽又生了妹妹美珠,他就開始幫助媽媽做事。媽媽做鞋底,他幫助理碎布破片,穿針引線;媽媽洗衣服,他跟到小溪邊,幫助拿皂角、遞棒槌。快到晌午的時候,媽媽從灶膛里陶出一個烤熟了的山薯給他吃,他不肯一個人吃,總是把一個小山薯分成兩半,把一半給媽媽,媽媽不肯吃硬塞到媽媽的嘴里。到了5歲的時候,陶行知更懂得體貼媽媽,幫助媽媽做更多的事了,如帶妹妹啦、喂雞啦、摘菜啦等,他都主動幫著做。有一次媽媽在家做鞋,見陶行知哭喪著臉回家,忙問:"孩子,怎么呢?"
"黃奶奶家的翠蘭死了,她家無錢求醫(yī),在廟里求了個仙方,翠蘭喝了香灰水就死了,好慘。"陶行知說著,不禁流下了同情的淚水。母親見兒子如此傷心,就把他拉到身邊坐下,輕撫著兒子的頭說:"別傷心了,人死不能復(fù)活。"媽媽的手在兒子的頭上顫抖著,往事觸動了她,眼淚也不由得流了下來。"媽媽……"
陶母泣不成聲地說:"你姐姐寶珠也是這樣死的,窮人的命好苦!"陶行知第一次聽說自己有個叫寶珠的姐姐,他緊緊偎依在媽媽的懷里,聽媽媽敘說姐姐生病請不到醫(yī)生、被巫婆裝神弄鬼治死的情況。媽媽說著說著,一串串傷心的淚水流到了兒子的臉上,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陶行知就是從這樣苦難的環(huán)境里,走向崇一學(xué)堂、走向金陵大學(xué)、走向為國為民的偉大教育事業(yè)之中。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