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一生共創(chuàng)作37首樂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所寫的,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斗爭的歌曲占有較大比重。聶耳經(jīng)常與田漢合作。除義勇軍進行曲外,聶耳的代表作品還有《畢業(yè)歌》、《前進歌》、《大路歌》、《開路先鋒》、《碼頭工人歌》、《新女性》、《飛花歌》、《塞外村女》、《鐵蹄下的歌女》、《告別南洋》、《梅娘曲》、《賣報歌》、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及民族器樂曲《翠湖春曉》、《金蛇狂舞》等。
作品簡介
《翠湖春曉》
聶耳根據(jù)云南昆明洞經(jīng)音樂改編。以聶耳幼年時在昆明三豐灣聽過的一首名為《宏仁卦》的曲牌旋律為素材,采用不同的節(jié)拍、節(jié)奏、調(diào)式、速度、配器的變化對比,發(fā)展成三個段落:首段抒情明朗,中段柔婉悠揚,尾段歡快熱情,生動地表現(xiàn)了月映湖面,銀波蕩漾,簫聲幽雅,回音四起的美麗情景,抒發(fā)了游人歡暢愉悅的心情。
《金蛇狂舞》
民族管弦樂曲,取材于民間器樂曲《倒八板》,1934年聶耳根據(jù)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易名《金蛇狂舞》,并且親自指揮灌制成唱片。樂曲采用循環(huán)體結(jié)構(gòu),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鏘有力。后被改編成琵琶獨奏曲,殷飚改編為吉它曲。
《倒八板》是廣泛流行于全國的民間器樂曲《老六板》的變體,它將后者的尾部變化發(fā)展,作為樂曲的開始,故俗稱《倒八板》。
第二段又將原曲中的“工”(即3)更換成“凡”(即4),轉(zhuǎn)入上四度宮調(diào)系統(tǒng),情緒明朗熱烈,故也稱它為《凡忘工》或《絕工板》。
第三段采用“螺螄結(jié)頂”旅法,上下句對答呼應,句幅逐層減縮,情緒逐層高漲,達到全曲高潮。
全曲以激越的鑼鼓伴奏,更渲染了熱烈歡騰、昂揚激奮的氣氛。
《義勇軍進行曲》
這首歌是田漢、聶耳于1935年創(chuàng)作的。原為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現(xiàn)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是人民為了抗擊侵略者自愿組織起來的軍隊!熬拧ひ话恕笔伦兒螅跂|北華北一帶,都曾有這樣的抗日武裝。歌曲以雄壯激昂的旋律,堅定勇敢的行進節(jié)奏,塑造出萬眾一心,勇往直前的義通軍形象。在國民黨政府不抗日的情況下,反映了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堅強意志和必勝的信念。當影片《風云兒女》上映后,其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便迅速傳遍了全國。在民族危機深重的年代,就是這首歌激發(fā)著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和戰(zhàn)斗意志,并給廣大愛國人民以巨大的鼓舞,是當時最大的群眾歌曲之一。
《畢業(yè)歌》
這首由田漢詞、聶耳曲的畢業(yè)歌,是電影《桃李劫》插曲,同時也是一首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此歌作于1934年。該片描寫“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懂厴I(yè)歌》就是影片中一群青年畢業(yè)前歡聚一堂時唱的,影片結(jié)束時又再次響起,這首歌起了提示影片主旨,號召有為青年走上救亡戰(zhàn)場的作用。由于歌曲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因此深為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學生所喜愛,在我國革命斗爭中,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鐵蹄下的歌女》
這首歌曲是許幸之、聶耳作于1935年的作品,是電影《風云兒女》的插曲。舊中國的歌女是壓在社會底層的“弱者”。聶耳對歌女的痛苦生活十分了解,他懷著對這些“致處哀歌”、“永遠飄流”的歌女的深切同情,寫了這首女聲獨唱曲。
這道歌的語音、聲調(diào)、語氣和情緒的變化,同音調(diào)、節(jié)奏結(jié)合的非常貼切,音樂的處理與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裝飾音的運用富于女性的特點,弱拍上起句的手法,突出了某些歌詞,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弱者不平的吶喊。整個作品雖然不是“劍撥弩張”,但它蘊含著的感奮人心、催人淚下的悲劇力量卻是無法估量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