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彥
《三國志·華佗傳》記載:“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一名 ”。這“名”和“字”(號)是如何來的呢!
據(jù)傳,華佗的母親曹氏,是春秋時代曾參的后世宗親。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由山東逃到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一帶),成年后,由父母作主嫁給了一家姓華的,丈夫叫華文。華文是個攻讀詩書、深知“易”理的人。不上二年生一男孩,夫妻十分歡喜。華文根據(jù)《易經(jīng)·震卦》給孩子取名叫“ ”!罢鹭浴毕笳鳀|方、春天,“ ”有布施之意,《易經(jīng)說卦傳》云:“震,為 ,為長子。” “ ”在震卦中即為東方、春天、長男之意。
兒長到三歲時,華文因病離開了人世。撇下曹氏孤兒寡母。曹氏無奈,以紡花、織布、養(yǎng)蠶度日,過著艱苦的生活。
曹氏賢德,知道講“孟母三遷教子”的故事,家中雖貧,可她決心效法古人要把孩子教育成才。怎么教育呢!她整天琢磨著。在 兒長到七、八歲時,有個姓宋的老人在村子里辦個學(xué)館,教幾個富家子弟讀書。曹氏就積攢些錢糧給先生,把 兒送進學(xué)館讀書。先生看華家孤兒寡母,生活貧困,又叫孩子讀書,負擔(dān)真夠重的,就給 兒起個學(xué)名叫“華佗”。“佗”乃是負荷之意。
華佗智慧過人,先生教他讀書,他是一聽就會,過目不忘,教多少會多少。書念會就去玩耍,后來玩野了,把書一拿跑了,先生管他,他跟先生講理說:“你叫我念書,我給你念會了,你還管我干啥?”先生管不了,就找他母親。曹氏聽說 兒愛玩不愛學(xué),就把
兒叫到跟前說:“ 兒,你先跪下!”華佗不知為啥就一蹦一跳地往母親面前一跪。曹氏說:“你可知道為啥叫你念書呀?”華佗奶聲奶氣地說:“不知道!
曹氏又問:“咱家沒有田地,天天吃的糧米你知道是從哪來的嗎?”
“母親紡花、織布、養(yǎng)蠶得來的!”華佗天真地回答。
“我要死了,你吃啥?”華佗答不出來。曹氏又問:“你長大了干啥呀?”華佗更答不出來。曹氏又因勢利導(dǎo),抓起一把蠶繭問:“這是什么呀?”華佗說:“這是蠶繭”。曹氏又問:“你會做嗎?”華佗搖頭說:“不會”。
曹氏把華佗拉起來,走到蜜蜂窩前,指著蜜蜂問:“這些蜜蜂在干啥呀?”
“釀蜜。”華佗忙答。
“你會做嗎?”華佗搖頭說:“不會!辈苁习讶A佗扯回到屋里和顏悅色地說:“乖孩子,你聽我把道理給你說清楚:蠶為了生存會做繭,蜂為了生存會釀蜜。咱們家中貧窮,無田無土既不能為農(nóng),又不能務(wù)工,指望什么生存呀!你從小不學(xué)點本事,長大了別說讓你養(yǎng)活我,就連你自己也無法過活。你看了蠶會吐絲、蜂會釀蜜,人不學(xué)習(xí),就不如物!現(xiàn)在叫你好好上學(xué),是為了將來讓你成為有用之才,F(xiàn)在你不認真讀書,長大了文的不能、武的不會。辜負了我對你的養(yǎng)育之恩,耽誤了你自己的前程,別說咱家中一貧如洗,就是我給你留下萬貫家財,將來也是業(yè)盡人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祖留家財萬貫,不如薄技在身’。本朝孫敬為了求得知識,讀書讀困了把頭發(fā)吊在梁上,戰(zhàn)國時的蘇秦為了學(xué)知識,讀書讀困了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可現(xiàn)在叫你上學(xué)念書,你卻愛玩不愛學(xué),把時間給丟掉了,現(xiàn)在不立志,將來后悔就晚了!”華佗聽到這里,心中非常難過,忙跪在母親面前說:“母親,我知道了,從今以后我再也不玩了,我一定立志讀書!”說罷急忙跑到學(xué)屋里,見了老師撲通跪倒說:“老師,我錯了。母親給我講清了讀書的道理,原來你教我的太少了,給我留下了閑余時間,這些書只會念不懂道理不感興趣,請老師多教我一些,給我講清道理,我一定好好學(xué)習(xí)!
先生一聽,非常高興,看到了華佗的進步和變化,就給華佗贈個字(號)叫“元化”!霸,是開始的意思;“化”是轉(zhuǎn)化、變化、進化。有希望的意思。從此,就對華佗邊教邊講書中的道理。就這樣教呀、講呀。一直教了六年,華佗的學(xué)業(yè)已就。史書中說:“華佗精通儒家數(shù)經(jīng)”,就是從這里來的。后來華佗學(xué)醫(yī),成了偉大的醫(yī)學(xué)家。這就是華佗名 ,字元化的由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