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 故事片。海燕電影制片廠1959年攝制。
青年聶耳因參加學生愛國運動,被迫離開云南故鄉(xiāng),到上海一家小商號當雇工,不久商號倒閉,聶耳流落街頭。后為生計所迫,進五花歌舞班當小提琴練習生。演出中與女友鄭雷電不期而遇。在鄭雷電的鼓勵下,聶耳去國立音專應試,但因家境貧寒,不為校方所容,憤而離開考場。后得到鄭雷電的幫助,參加上海工人主辦的救災募捐義演,并結識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蘇平。他向蘇平坦陳追求革命的心愿,自此,參加黨領導的“反帝大同盟”。不久,黨派鄭雷電赴江西蘇區(qū)學習。臨行前,她與聶耳相約在龍華塔上作別。1932年日軍侵犯上海,一二八戰(zhàn)爭爆發(fā),上海人民聲援十九路軍浴血奮戰(zhàn),聶耳與歌舞班同仁亦參與慰勞演出,又結識了進步戲劇家匡文濤和進步音樂家張曙。歌舞班主率隊演唱靡靡之音《桃花江》,令愛國士兵深為反感。聶耳與張曙等進步人士高歌《馬賽曲》,激勵傷員抗敵斗志。在匡文濤啟發(fā)下,聶耳萌發(fā)要有中國“馬賽曲”的強烈愿望。形勢日益惡化,歌舞班主屈服于反動勢力,演出低級庸俗的節(jié)目,聶耳憤然離去,赴北平投身抗日救亡演劇活動。后又隨蘇平返回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相繼創(chuàng)作《揚子江暴風雨》、《開路先鋒》、《大路》、《畢業(yè)歌》、《新的女性》、《塞外村女》等優(yōu)秀歌曲。1935年春,黨組織決定送聶耳去蘇聯深造。出國前夕,聶耳受田漢所作歌詞《義勇軍進行曲》的感染,譜出不朽名曲。是年7月17日,途經日本,聶耳在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逝世。
本片于1960年獲第十二屆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傳記片獎。
編。河诹妗⒚喜、鄭君里
導演:鄭君里
攝影:黃紹芬、羅從周
美術:韓尚義
作曲:葛炎、黎英海、劉福安
扮演者 劇中人 扮演者 劇中人
趙 丹 聶 耳 張瑞芳 鄭雷電
王 蓓 萬千紅 鄧 楠 老 江
江 俊 蘇 平 高 博 匡文濤
韓 濤 歌舞班 夏 天 趙梅農
班 主 韓 非 孫 英 陳 述
錢也樂 黃宗英 馮 鳳 關宏達
小 丑 仲星火 張 曙 鄭 敏
電影公司 經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