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作者和旅行家完全否定他們所了解的某些或各種外國模式,始終從總體上懷疑教育考察和教育比較的作用。他們中最著名的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也許要數列夫·托爾斯泰(1828一19l0)。
這位天才的俄羅斯作家,懷著建立使學生完全自由和不受約束的教育機構的美好愿望,于1857、1860和l861年對歐洲國家特別是法國和德國進行了訪問研究,試圖尋找可能給他以啟示的經驗。但他在歐洲所看到階情況無一令他滿意。他特別鄙視當時被公認為是超級榜樣的普魯士教育。甚至小學的強制入學,他也認為是不能容忍的強制。他寫的觀感,成為他的《教育文稿》的一部分,從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一方面,他具有絕對強烈的民族主義情感;另一方面,他又具有絕對強烈的自由主義傾向。他認為所有國外經驗與他的教育思想毫無共同之處。俄羅斯不僅不應該模仿西方,相反必須避免他們的影響。
但是,我們俄羅斯人有什么歷史權利斷言,我們?yōu)槿嗣裨O立的學校必須同歐洲學校一樣?對歐洲教育史的研究使我們相信:俄羅斯不能以德國模式為教師建立制度,不可把德國的方法、英國的初等學校、法國的中等學;驅?茖W校照搬過來并以此追趕歐洲……沒有什么普遍適應的永恒原則可以違背人民的意愿而強制人們入學。因此,在這一點上對歐洲準則的任何模仿,都是倒退,而不是前進,都是對我國人民的背叛……既然我們相信歐洲的大眾教育已步人歧途,那么對我國人民最有益的選擇,就是不強迫人們接受被一些人片面地當成法寶的任何措施……(轉引自漢斯,1963年,第92~93頁)。
這種觀點并不意味著托爾斯泰把歐洲的教育經驗看得一文不值。馬賽的勞動者學校,哥達和魏瑪的福祿培爾式“幼兒園”,給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這并不是俄羅斯應該加以效仿的理由。托爾斯泰認為,俄羅斯應該創(chuàng)造自己的模式。
當然,托爾斯泰的觀點并不是俄羅斯人怎樣看外國教育制度的惟一觀點。無疑是受官方派遣的k.d.烏申斯基所進行的考察和評析,對俄羅斯比較教育具有重要影響,這一點在尼古拉斯·漢斯的著作中有所論述(1962年,1963年);烏申斯基的考察與評析,與19世紀旅行家的通常做法完全如出一轍。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