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世上萬物,最與人相似的當(dāng)屬猴子。因此,從古至今,猴子最多被人類提及。且不說古典名著《西游記》中的齊天大圣孫悟空,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便是古往今來的文藝作品,諸如野史稗抄、傳奇筆記之類記敘猴子的文章也多得不可勝數(shù)。
猴子不僅通人性、懂手勢、“會學(xué)人樣”,智商高于一般動物,而且猴有良好的孝德。相傳三國時的魏將鄧艾,征打蜀地涪陵,途中見一雌性金絲猴抱子棲息樹上,便彎弓搭箭,射中猴母,猴仔當(dāng)即替猴母拔出箭頭,摘下樹葉塞入創(chuàng)中,又齊下跪哀啼,眼中充滿祈求之色,鄧艾見之,嘆息良久,遂投弩箭于山澗之中,此后誓不獵猴。
猴子還有愛國抗敵的壯舉,據(jù)明代沈德符《萬歷野猴編》記載:明朝嘉靖年間,日本海盜常在我國東南沿海出沒,戚繼光調(diào)任浙江參將后,為抗擊倭寇,常率兵在浙南山中訓(xùn)練“施放鳥銃火鼠之術(shù)”,林中群猴常偷看仿效。一日,倭寇入侵,戚家軍因人少,正面迎敵不利,便埋下伏兵,棄部分火器于山谷中,誘敵深入,日本海盜果然尋進山谷,恰巧被一群猴子發(fā)現(xiàn),疑是異獸,便爭火槍、火箭向敵沖擊,“倭寇大駭狂奔,死者枕藉,這時戚繼光伏兵四起,遂獲全勝”。猴子的可愛可敬之處可見一斑。
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人是從猴子變化而來,人類將猴子歸屬于獸類本來已經(jīng)是忘祖,然而,事實上更甚的是,人們對于猴子的態(tài)度更是殘忍之至。有些人發(fā)現(xiàn)猴子愛喝酒,便準備了一些酒糟,盆盆罐罐地放在野外。同時削尖了一些木棒,豎在旁邊。群猴吃了酒糟醉后“發(fā)酒瘋兒”,拔了木棒相互毆打。不一會兒,個個手斷足瘸,給人盡數(shù)捉住。面對詭譎險詐的人類,猴子即便再聰明一些,也只能慘遭戧害。
吾國吾民都是很喜歡耍猴的。街頭鑼鼓一響,眾人圍成一圈,猴子在耍猴人驅(qū)使下,翻滾出靈巧而精彩的跟頭來,或模仿著人類的各種動作,以博得看客們的欣賞與叫好。耍猴人手里拿支鞭子,場上的猴子表演時一不聽話便招來一頓皮肉之苦。那猴子的眼中充滿了恐懼,也充滿了對耍猴人的仇恨。每次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往往弄不明白,究竟是滿場的人在耍弄猴,抑或場里的猴在耍人,其實,其中的界限是很難分清的。
猴子的悲哀是和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個星球。據(jù)說中國南方有道菜是吃猴腦。平時喂猴子時,訓(xùn)練它把頭放在桌面上的圓孔內(nèi),把雙手雙腳綁好,然后就給它喂好的食物。當(dāng)客人正式要求吃猴腦時,那只猴子自動來到餐桌,高高興興地讓店老板把它的雙腳雙手綁好,只將猴頭伸出洞外,可這次等待它的不是好吃的食物,而是一把利刃,把猴頭的毛剃凈,割開它大腦的頂部,吃時主人手持銀錘,敲破猴頭骨,再用銀刀撬開猴子的天靈蓋,露出腦漿,客人各有銀勺取吃,吃完為止。據(jù)說吃時要將猴子的眼睛蒙上,蒙猴子的眼睛不知是何道理,大概是“不忍”看到猴子的眼睛。
那些喝猴腦的人,在喝之前如果先看一看猴子的眼睛,也許會改變主意。善待它們,便是善待自己。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