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jì)三十年代初,聶耳來到上海,舉目無親,托人幫忙在“申莊”采購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員的工作。誰知“申莊”在昆明的總部云豐商行因為偷稅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關(guān)門。聶耳失業(yè)了。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音樂歌舞學(xué)?窃凇渡陥蟆飞系恼猩鷨⑹乱鹇櫠淖⒁狻C吭履軖晔蛸N,還管吃住,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聶耳忐忑不安地進了考場,因為緊張而發(fā)揮得一般,但卻被主考官黎錦暉錄取了。
明月歌舞劇社的前身,是黎錦暉創(chuàng)辦的中華歌舞劇團。這是我國最早的職業(yè)性歌舞團。陣容雖然不大,但是因為擁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麗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國名噪一時。聶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練習(xí)生。
七八個人一間的狹小宿舍,練琴時得站在墻角,但聶耳卻感到了生活的奢侈。初到不久,他幫助昆明老家的朋友張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電影拷貝,得到一百元報酬。一百元啊,離開大家庭以來他還從未擁有過這么多的錢,聶耳的心狂跳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郵局給母親郵去一半。另一半,買了一把小提琴,還有兩本樂譜。這把普通的小提琴,從此為聶耳的生活增添了華麗的色彩。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藝是聶耳的專職小提琴老師。于是,人們常常看到師徒二人認真地矯正指法,“錯了”,“又錯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時斷時續(xù)!靶±蠋煛迸c聶耳同齡,平常為人很隨和,教琴卻毫不馬虎。十九歲的聶耳,剛剛摸琴,連樂譜都看不懂,哪里懂什么對位、和聲,“小老師”有點急了。但聶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師。“一定能學(xué)會,”他對自己說。吃罷晚飯,大家都結(jié)伴去逛“四馬路”,到“大世界”看雜耍,聶耳卻一聲不吭,躲進房間練琴。他要完成自己的業(yè)務(wù)指標(biāo):一天至少“惡補”七個小時的琴。
“拼命三郎”聶耳很快出名了。其時,電影和戲劇往往裹挾在一起。一套演員班底,一會兒在舞臺上演話劇,一會兒又聚集的水銀燈下。這樣做,雖出于制片商節(jié)省成本的策略,客觀上卻鍛煉了演職員。比如王人美在電影《風(fēng)云兒女》中除飾演女主角之外,還要唱主題歌。拉小提琴的聶耳,也要時不時上場扮個什么賣油炸臭豆腐的小販;或者涂一身黑墨,扮成黑人礦工。他善于模仿的表演才能已是盡人皆知。1959年,趙丹在電影《聶耳》里出演聶耳時,還不止一次地談及當(dāng)時的往事。
出入“明月”的都是上海灘演藝界的知名人物,蔡楚生、孫瑜、卜萬蒼、金焰、鄭千里、王人美、黎莉莉、白麗珠、趙丹、周璇、阮玲玉,等等。近觀名人,聶耳才體會到什么是“風(fēng)頭正健”。星光照耀之下,起初投身于此只為謀生的聶耳,眼界一下子開闊起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