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洛陽魏正始八年墓
出于洛陽澗西,該墓縣有前后兩室,前室左右兩側(cè)各有一個小耳室。墓室全長近8米,前面還有1.62米的磚甬道和長25.5米的斜坡狀土墓道。由于早年被盜,后室遭到較大的破壞,棺槨無存。但在前室和其兩側(cè)的耳室中尚保存了一些遺物。前室平面呈方形,在室內(nèi)后部中央原陳放有一座帷帳,現(xiàn)只存有五件鐵質(zhì)的帳鉤。其中一件上帶有“正始八年八月”紀(jì)年銘文?芍煊诠274年。在帷帳附近放置的隨葬器物僅存玉杯、博山爐等數(shù)件。左耳室內(nèi)有陶俑、陶磨、陶井、豬圈以及家畜模型等,當(dāng)是模擬庖廚。右耳室出土了七件帶蓋陶罐,或許是模擬倉房。從墓葬的結(jié)構(gòu)和隨葬器物看,當(dāng)時還較多地承繼著東漢晚期磚墓的傳統(tǒng),并且流于中原和南方廣大地區(qū)。
2、武昌、南京的東吳墓
自50年代中期以來,在單室(今鄂城,武昌、南京地區(qū))單室發(fā)現(xiàn)了一些東吳時期的墓葬。在南昌、浙江等地也有發(fā)現(xiàn)。
從墓葬形制來看,約略可以分為多室墓和單室墓兩類。多室墓一般分為前后兩室,其間以通道相聯(lián),前室平面近方形,左右兩側(cè)各設(shè)一耳室,在墓門前后有較短的甬道,前接長斜坡墓道。后室較大,平面呈長方形,券頂。如武昌任家灣的黃武六年(公元227年)墓,蓮溪寺的永安五年(262年)墓、鄂城的孫將軍墓、江西南昌的高榮墓等就是這樣的形制,F(xiàn)以武昌任家灣黃武六年墓為例介紹如下:棺木放置在后室,棺底鋪銅錢,名刺木簡及銀釵等服飾用具出于棺內(nèi),大約是墓主人隨葬攜帶之物。鉛券壓在棺下。在后室四隅均堆放銅錢,全墓共出銅錢達(dá)3600余枚之多。在墓室左后隅還放置一件青瓷虎子,及9件小碗。前室內(nèi)放有鉛耳杯和盤、銅洗。漆盂、陶爐等器皿,還有鐵矛和鐵劍等兵器。右耳室放置各型陶罐和釉陶罐,似象征儲屋的倉房。左耳室放置有陶灶模型等器,似象征庖廚。早期東吳墓從形制和隨葬器物等方面看,都還仿效中原曹魏墓,后期墓出青瓷器較多,顯出地方特色。
單室墓多是只有長方形券頂穹窿頂?shù)拇u室,有的前面連有較短的甬道。出土器物也較少,多為陶瓷日用器皿。此類墓主人身分較低。
3、成都蜀漢墓
墓葬形制有具前、中、后三室的。也有具前、后兩室的。數(shù)量多的是單室墓。隨葬品有陶釜、甑、罐、灶、井、家禽畜和俑等。上沿漢制而制作粗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