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緒源
我們不能不承認,就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現(xiàn)狀看,詩歌是相當?shù)厥挆l了。這里有很復雜的原因。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卻并不如此,那時的中國作協(xié)曾號召著名作家都來為兒童寫作,那時還出過一本薄薄的但流傳很廣的《給少年們的詩》,郭沫若、臧克家、李季、聞捷等大詩人都有新作收入其中。那時也涌現(xiàn)了一批真正致力于兒童詩的詩人,金波就是其中一位。
所以,當江蘇少兒出版社印行了五卷本的“金波兒童文學精品系列”,我首先挑出來讀的,就是那本詩選:《讓太陽長上翅膀》。印象中,金波的名字是跟春天聯(lián)在一起的。翻開此書,果不其然,書中的第一輯就是“春的消息”,收入有關(guān)春天的詩二十余首。那第一首《傾聽春天》,開頭的兩節(jié)是:“屋檐上的積雪化了,!春姑娘搖響了雨鈴。!天空飛過雁陣,!湖水睜開了亮眼睛。!!我聽見蚯蚓在耕耘,!我聽見蒲公英在播種。!蛋殼裂開了,!小鳥呼喚著母親!逼渌鬏,雖題材各異,也都充滿春的韻味。第二輯的第一首《我的祝!,那開頭一節(jié)是:“走進春天的日子,!泛青的嫩芽綻滿樹枝;!你就去做一條小溪,!默默地,澆灌干旱的土地!边@是很典型的金波的意象和句式,它給人以美好、開朗、向上的感覺,文字中充滿了音樂感和色彩感,正好對應兒童們那充滿新鮮感的好奇而信賴的心靈。
金波的詩中,流貫著50年代的氣息。這是一種很奇異的感覺,有時,讀舊雜志,讀過去的插圖,讀老作家文中的句子,盡管它們和今天的畫法或?qū)懛úo太大區(qū)別,卻還是會勾起那種遙遠的感覺,更遑論音樂對于過去記憶的誘引與復現(xiàn)了。金波筆下的春天,今天的詩人也會寫,有的甚至還可能是他前不久剛寫下的,但就是留有那遙遠的味道。我想,這就是一個作家創(chuàng)作之初的時代氣氛的影響吧,那是一種有如基因一般的刻痕。那個時代的詩人和整個社會一樣,是年輕、純凈、向上、滿懷希望的,一如王蒙小說《青春萬歲》中的人物。此外,那時的創(chuàng)作還有著蘇聯(lián)兒童文學的影響。蘇聯(lián)無疑是兒童文學的大國,而兒童詩(由于馬爾夏克等大詩人的推動)正是彼邦的強項。蘇聯(lián)有廣闊的土地和森林,描寫大自然的兒童文學也有很好的傳承(從屠格涅夫、契訶夫到普利什文、比安基)。金波以那樣一種純凈明朗的心情歌唱春天,筆下離不開春天的景色,于是,森林、候鳥、草地、蘑菇、大風雪、流向遠方的河……這些意象在詩中反復出現(xiàn),這都悄無聲息地在閱讀中為我們提供著暗示。好在,他的這些詩,既遠又近,既老且新,既令人懷舊又積極向上(不像有些50年代的作品今天已讓人難以卒讀),這是很值得慶幸的。我以為,這里的關(guān)鍵,是詩中沒有說教。人們受得了(甚至會很喜歡)不同時代的氣息,正是這不同的氣息構(gòu)成了文學的豐富的層次,但卻無論如何受不了過去時代的說教(雖然它們在當時往往是時髦的)。這也許可說是一條確鑿的真理。
與兒童文學界其他幾位一流的詩人相比,金波自有其不同處。比如,柯巖、任溶溶、魯兵等,他們的詩,都重敘事,而不是單純的抒情,即使十分短小,也還是有一點故事或戲劇性在里邊(最典型的就是柯巖那首讓人過目不忘的《帽子的秘密》)。即使故事性不強,只是三言兩語勾勒一個場面或勾勒一個孩子的輪廓,那創(chuàng)作的重心,也還是在“童趣”上(比如《小豬努尼》與《下巴上的洞洞》)。而金波的大多數(shù)作品,則側(cè)重于抒情寫景而不是敘事,側(cè)重于“情”而不是“趣”,盡管寫得美,寫得清淺生動,但對于兒童讀者的“沖擊力”,相對就弱一些;能給他們留下的記憶,也可能差一點。所以,除了那些借助于音樂的歌詞,要一個成年的讀者回憶過去讀過金波的哪些詩作,可能比較困難,但回憶柯巖的作品卻常常能說出好幾首。即使同樣是選入過語文課本的,留在記憶里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但反過來看,在編選語文課本時,像金波那樣的作品,卻更易受到青睞。這其中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這讓我想起郁達夫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乙集》的序中關(guān)于葉圣陶散文的那幾句著名的評語:“葉紹鈞風格謹嚴……所作的散文雖則不多,而他所特有的風致,卻早在短短的幾篇文字里具備了:我以為一般的高中學生,要取作散文的模范,當以葉紹鈞氏的作品最為適當!蓖恚瑑和娭械慕鸩ǖ淖髌,正如現(xiàn)代散文中的葉紹鈞,它們在童趣、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也許略遜,但對于兒童在文學和文字美上的啟蒙價值,卻是很高的,兒童初學寫詩“取作模范”的作品,也以金波的詩最為合適。所以它們被選入多種課本,也就一點不奇怪了。而在一個百花齊放的詩壇上,這樣的作品更是不可少的。
金波已年逾七旬,卻仍保持著一顆飽滿的童心,這是很可貴的。他在創(chuàng)作上也一直在探索前進。除了詩,他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散文和童話(現(xiàn)已分別收入這套“精品系列”);而在詩中,他也不斷嘗試著各種新的寫法。如《在校外,我遇見了老師》《一根細細的竹竿》等,就都有了敘事的內(nèi)容并很注意童趣。我尤其喜歡他的一首《倒下的樹》:
縱然倒下來,%還要活著;!為聽鳥兒唱歌,!長出無數(shù)的耳朵。!樹和鳥,!畢竟在一起廝守過。!樹曾經(jīng)站立著,!等待鳥兒!飛起、!飛落。
本書讓人遺憾的一點,是每篇作品后面沒有創(chuàng)作的年月。但我相信這不會是上世紀50年代的作品,這里有新的時代精神和人生體驗,我覺得它比金波早年的創(chuàng)作又跨進了一大步。我甚至由此聯(lián)想到曾卓的那首小小的杰作《懸崖邊的樹》。此外,金波在詩的形式上也有不懈的追求,進入本世紀后他拿出的那組“十四行詩”就是一個明證,正是這些詩組成了本書的第三輯(老詩人屠岸還有一篇關(guān)于十四行詩的專評附于書后)?傊,這位歌唱春天的詩人仍在動情歌唱,這是秋天里的春天,它之有別于(或高于)尋常的春景,應該是不奇怪的吧。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