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內(nèi)江市威遠縣龍會中學 李新明
康橋,再會吧
任地中海疾風東指,
我亦必紆道西回,
瞻顧顏色
……
“我今去了,記好明春新楊梅,
上市時節(jié),盼我會笑歸來,
再見吧,我愛的康橋!
而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是其“康橋情結”表現(xiàn)極致之作,雖然一生詩文中少不了這段刻骨銘心的“康橋情結”。
正如儲安平說:“內(nèi)涵是它的骨骼,辭藻是他的外表;一座最牢固的房子外面沒來一些現(xiàn)代美的彩色和輪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藝術。”(《悼志摩先生》)正道出了徐志摩為人為文的風格:語言的華彩,夸飾的直接構成了他詩文的外在美,再與之澎湃的內(nèi)在激情相匹配,儼然“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浪漫才子。
《再別康橋》這首詩歌的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zhuǎn)移,跳出了寒暄叮呤的俗套,顯出了飄逸之美,這是一種多么美麗的離別呀?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摘自(《再別康橋》第一節(jié)、第六節(jié)、第七節(jié))
這是第一、第六、第七節(jié)。第一節(jié):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的情景,抒寫難舍難分的離情。第六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想到今晚要和康橋離別,情緒低落下來。第七節(jié),跟開頭呼應,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并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開的哀愁。
《再別康橋》是典型的“康橋情結”的體現(xiàn)。感情主線是惆悵的哀惋的離情。第一節(jié)奠定了難舍難分的基調(diào),第二、三、四、五節(jié)是對康橋美好的回憶,進而由此產(chǎn)生“尋夢”的幻想,第六、七節(jié),又從美麗幻想中回到現(xiàn)實,呼應開頭,抒發(fā)別離的惆悵與哀思。因此主線是離別之情的“愁──樂──愁”。然而感情副線則是對康橋的追憶、思念、愛戀,而且愛戀之深之重是可以從以后多篇文章中讀到的。他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就把康橋?qū)懗闪艘环绞ネ。因此,表面上看此時是一首離別詩,但說是一篇憶念詩又何嘗不可。只是,我們完全可以來深思一下為什么對康橋摯愛之深。
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資產(chǎn)階級紳士詩人,他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他那天真無邪,崇尚自由、平等、博愛的人道主義情懷,追求人生真諦的精神是驚天地泣鬼神的。這正是其鼓舞人們上進的一個方面,也正體現(xiàn)了“五四”精神。他在康橋的自然風景中大徹大悟:“不滿意的生活大都是由于自取的!薄叭胧郎钏埔惶,離自然遠離一天!薄盀獒t(yī)治我們當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遺忘自然,我們的‘病根’就有緩和的希望。”因此是因為康橋的自然之美以及作者失落在這里的夢幻,對自然、生命、生活的熱愛,而使之對康橋難舍難分。在康橋這里充滿了浪漫詩人所需要的古老、寧靜、恍惚的氛圍,更是詩人一生“真愉快”時光的所在,怎能不凝固為詩人解不開的“康橋情結”呢?更何況離開康橋后生活情感決非如康橋的寧靜,而整日奔波乃竟為了生計,更增加詩人對康橋幻夢的不斷追尋。這也許就是“康橋情結”永伴始終之由吧!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