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中有6個人物,通過語言描寫塑造的形象有4個,寫得最精彩的有燭之武、鄭伯(文公)和晉文公。
燭之武是中心人物,秦晉圍鄭,國難當(dāng)頭,鄭文公求他出使說服秦穆公退兵,開頭他推辭不干說:“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薄俺贾畨岩,猶不如人”,說的是自己的能力差,不如人家,實際是委婉地批評一直沒有得到您鄭文公的重用;“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顯然是托辭。他的一番牢騷,使他的形象顯得有血有肉。
見到秦伯(穆公)以后,他胸有成竹,只字不提鄭國的利益,只是陳說鄭、晉對秦的利害得失!叭羯徉嵰詾闁|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說的是保存鄭國對秦國有利!巴鲟嵰耘汔彙本褪恰班徶,君之薄”,這是有損秦國利益的。說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顯然是說滅了鄭國以后晉國將是秦國最危險的敵人。
表面上看來是為秦國的利益著想,實際是在挑撥秦晉之間的關(guān)系,瓦解秦晉聯(lián)盟,解除鄭國的危亡。燭之武的一席話讓秦穆公忘了他是鄭國的使者,好像只是處處為秦國著想的局外的老朋友。
鄭文公在國家危急之時聽了大夫佚之狐對于派遣燭之武出使秦軍的建議,并立即采納,可見他能知人善任;不料碰了一個軟釘子,他馬上公開檢討錯誤:“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為了讓燭之武臨危受命,希望他深明大義,弄清國家安危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guān)系,便曉之以利害:“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币馑际钦f你在鄭國盡管不如意,但畢竟還是一個大夫,如果鄭國滅亡了,恐怕只能作秦晉的階下囚了。
在兵臨城下,朝不保夕的時刻,鄭文公還如此鎮(zhèn)定,如此清醒,如此精明。簡短的兩句話使這個形象栩栩如生。
秦晉圍鄭,勝利在望,秦穆公卻突然背盟撤軍,反而“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這是使晉十分氣憤的事!白臃刚垞糁,晉文公卻十分冷靜,一口拒絕,并從歷史和現(xiàn)實兩個方面說明了“不可”的理由。其實,晉文公心里十分清楚形勢突變不僅圍鄭已無勝利的希望,而且還可能與秦國發(fā)生軍事沖突。他的幾句話都是以“仁義道德”為基本原則的,合情合理的。幾句冠冕堂皇的話,表現(xiàn)了晉文公審時度勢、善于機(jī)變的性格。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