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阮籍式的深情 離騷式的表述

    吳禮明

    新學網(wǎng) > 語文 > 高中語文課文必修1 > 記念劉和珍君 > 阮籍式的深情 離騷式的表述

    在我的感覺中,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真是一篇至文。在同是紀念進步青年或革命者這一點上,我以為它的藝術(shù)成就遠遠超出了后來所寫的《為了忘卻的記念》。

    本文不打算搞對比分析,只想就《記念劉和珍君》作些藝術(shù)上的探究;但我又以為這些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是該文所獨有或比較突出的。我想在藝術(shù)上有以下三點頗值得深究:

    一、在創(chuàng)作原動上,他善于攝取“現(xiàn)代社會的魂靈”,他深感世態(tài)炎涼,窺熟于“世人的真面目”,尤其對那“寧蜷伏墮落而惡進攻”的國民精神深感憤怒。(人教社教參)他的寫作就是以所謂世態(tài)人情為著眼點來看取社會與人生,攝取其“魂靈”給人以驚心動魄的警示。作者是浸潤于中西文明的知識種子,他深感時代進步對于中國社會特殊的作用;在文明與野蠻的殘酷較量中,他尤感文明的無力和孱弱,而野蠻是多么的兇殘與下劣,特別是那些自甘墮落、為虎作倀的陰暗“動物”們的所作所為!他除了用筆于“始終微笑著”、“從容轉(zhuǎn)輾”“干練堅決”的劉和珍與楊德群們,展示中國女性的勇毅和溫和,“雖壓抑至數(shù)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的形象;還著眼于罪惡的段政府,下劣的無恥文人,以及那些庸人與“閑人”,文中雖沒有勾畫他們的“尊容”,但強烈的比照與暗示使那些在陰暗潮濕里的陰暗物們顯得多么的丑陋!這種比照與暗示極具有戰(zhàn)斗性與鼓動性,可以說這是該文不同于一般悼文的地方。

    二、在創(chuàng)作的立場與原則上,有一點通常被人忽視了,就是那個在《故鄉(xiāng)》中就已經(jīng)顯露的人道主義思想和現(xiàn)實主義的懷抱與民族之愛。我們知道作者有生計流離之憂,但他又有著中國歷代正直的知識分子所具有的可貴品質(zhì),尤其是杜甫以來的關(guān)懷政治現(xiàn)實與民族前途的人們身上所具有的。在意識的層面上,“我”更多的是傳達出一種“嘆息腸內(nèi)熱”的文化—政治情緒,因而讀來頗能撼動人心。作者為何對“三·一八”慘案如此地表示出自己極大的憤慨呢?這不外于戮殺烈士或青年使他感到極點的悲憤!皯K象,已使我目不忍視;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消亡!彼匀皇菑倪M化論的角度,堅信未來必勝于現(xiàn)在,而青年代表未來,知識就是文明與未來的標記。他將議論提高到民族存亡的高度,足以見出他的制高的峻拔與渾厚,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強烈的期待。而這些都厚寄于傳承文明與進步知識的人們身上。他對知識分子的責任感與道義感的苛求程度是如此的強烈!因此,正如到見一枚硬幣的另一面,我們對作者為什么尤痛斥無恥文人的陰險論調(diào)就不難理解了。

    三、應(yīng)當說,在本文中,魯迅的思想情感是深刻而復(fù)雜的。魯迅從不掩蓋自己思想的復(fù)雜性,他長于解剖自己,甚至于無情,其精神尤感人與可貴。他一再強調(diào)“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卻又感覺到“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嗚呼,我說不出話,……”他想說的,有必要說的太多,但現(xiàn)實的黑暗又使他出離地憤怒。劉和珍是他的學生,是他的學識熱烈的求知者,他回憶起當初訂閱《莽原》的情形,從這一點感覺有些寫作的必要,“但我現(xiàn)在卻覺得有些躊躇了,我應(yīng)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而不僅僅是這一點點的所謂的感激。他說,她不是“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的學生,而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但他又說,“造化常常為庸人設(shè)計,以時間的流逝,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說到這次慘案所引起的反響和意義時,他沉痛地說:“時間永是流逝,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于此外的深的意義,我總覺得很寥寥……”然而在文章的結(jié)尾,他又說:“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倘要尋求這一次死傷對于將來的意義,意義就在此罷!薄捌埢钤诘t的血色中,又會依稀地看見微茫的希望……”這些幾乎矛盾的語言,并非是作者邏輯上的失誤,而是充分地表達出了作者的無言的苦痛、憤怒、悲哀與告祭的心情。同時在措辭閃爍與詞鋒隱顯之中,又分明地讓人感受到社會與生存環(huán)境的兇殘所達到的非人間的程度。應(yīng)當說,作者還有許多想表達的,要表達的,但他徘徊于“兩間”,糾纏于生死,沉耽于過去、現(xiàn)在與將來,而他思緒紛亂,也實在不能完全地沉靜于他的心去作冷靜的理性思索,于是他只好將這些“奉獻于逝者的靈前”,奉獻給廣大的讀者。我們看到的是一顆被各種外力作用而已破碎的心靈!總之,是這樣,還有什么其他的言辭呢?

    關(guān)于這一點,我以為我們還可以有必要引申出三點作展開地陳述:

    應(yīng)當看到,在文章中,作者沒有把自己擺在為師的位置上,他嚴剖自己,而對逝者表示出了極大的尊重。對于記念,他沒有浮泛,更沒有旁觀,而是用他的心與情,悲憤與熾愛去深味慘案前前后后的以及更多的、更深廣的東西。他的思想與情感滲入其中,他用他所能感受到的形諸筆墨,讓人看到一個真正思想者的心靈的苦痛與掙扎的具體情狀。他是真實的,感人的。這篇文章給人一個強烈的印象就是文章中濃烈的抒情性大于其單純的文字表述。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作者的濃烈的情感,悲憤的控訴,嚴厲的斥責都聚集在那議論大于敘述的篇章結(jié)構(gòu)里。他的議論與抒情都是感性與理性交織著的產(chǎn)物,在最具有濃縮性與廣延性上,又獲得了無限的詩性。歌德說:“感情愈和理性結(jié)合,就愈高貴,到了極境,就出現(xiàn)了詩,出現(xiàn)了哲學!保ā吨卢斃麃啺遘侥裙舴蛉藭罚┻@就是他行文的很突出的特點:一個真正思想者真誠地袒露著他的思想!八笔阈匾埽瑢⒆约旱臐M腔的悲痛與義憤,用烈火般的言辭噴射出來,形成詩意洶涌的感情波濤,并結(jié)情為理,化為深刻的哲理韻味和汪洋恣肆的風格,他指著反動派的鼻子怒斥:‘中外的殺人者居然昂起頭來,不知個個臉上有血污……’”(王獻永《魯迅雜文藝術(shù)論》)此其一。

    其二,有一點也是常常被人忽視或誤解的,就是“欲吐還吞,欲吞不得,吞而復(fù)吐的具體的痛苦的情狀與深情敘說”。行文說“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雖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而接下來的卻是“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痹谟跓o話可說處,作者說“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钡竺嬗殖霈F(xiàn)了“我還有什么可說呢?我懂結(jié)尾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倍酉聛淼挠质恰暗,我還有要說的話”,而卻以“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作結(jié)。對此,目前教學參考書不能給予滿意的解釋,而只能就事論事,顯得很支離破碎。而有一種論說則是從“重復(fù)”性語句出發(fā),認為魯迅是用還原那荒誕而重復(fù)的歷史來“還丑惡以丑惡,還荒謬以荒謬,讓所有的真相裸裎”。(梁衛(wèi)星:《重復(fù)與魯迅》,北大在線2002-08-16)它“在說與不說之間,魯迅陷入了深刻的苦痛之中”,但它的解釋顯然是過于想當然了。如果我們對魯迅研究魏晉時代的情況多一些了解,那么,便比較容易地理解這種“欲吐還吞,欲吞不得,吞而復(fù)吐”的具體的痛苦的情狀。有興趣的人可以仔細地聆聽阮籍的古琴《酒狂》,也許會有深刻的體會的。(或許開頭是歡快的率真,但往后可能就是痛苦的跋躓)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