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徐學江
他們在兩年前,即1995年對北京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的報道,奉行的也是這套方針,結果也使他們非常失望。香港回歸報道,使我們中國新聞工作者再次領教了一些西方媒體標榜的“客觀、公正”是怎么回事。
新華人不辱使命
新華社在香港回歸報道中發(fā)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在中央和社領導的直接關心和領導下,全體前后方參加報道人員努力奮斗,取得了報道的圓滿成功。
發(fā)稿數(shù)量破大型報道記錄。從倒計時100天的3月23日到回歸后的7月5日,前后方累計,對內(nèi)發(fā)稿超過2000條,對外發(fā)稿超過3000條,圖片1000底。這樣的發(fā)稿量超過國內(nèi)外任何一家媒體,也創(chuàng)新華社此前歷次大型報道的最高記錄。
時效競爭方面,處于主動地位。據(jù)對6月30日和7月1日重大活動集中的兩天統(tǒng)計,與外電可比的42篇消息報道中,新華社比法新社、路透社等外國大通訊社都快的有35篇,占86.3%;比他們慢的有5篇,占12%;比一家快,比另一家慢的有2條,占5%。政權交接儀式是新聞競爭最激烈的一場,新華社對外英文實行滾動發(fā)稿,32分鐘的活動發(fā)了18條稿,其中儀式開始的快訊比所有的通訊社都快,英國國旗降下的快訊,與法新社同步,而比路透社快2分鐘。
江澤民主席率中央代表團抵港下飛機的照片用數(shù)碼相機拍下,從汽車上用手機發(fā)出,總共只用21分鐘。政權交接儀式照片也是儀式結束21分鐘后就到了用戶手中。都是各媒體中最快的。
香港回歸報道留下了不少“精品”,多篇被評為全國好新聞。
為了寫好一批消息、通訊、述評和若干立意高、跨度大、能產(chǎn)生較大社會影響的重頭稿,社長和總編輯多次親自聽取有關部門和具體寫稿人的匯報,幫助出主意。前方幾大活動都是程序性很強的活動,如何把這種活動寫成有血有肉、引人入勝的好新聞,執(zhí)筆者都熬了許多不眠之夜。每篇重要稿件,都經(jīng)反復修改,幾易其稿,甚至前方還將稿件傳回后方請修改或提意見。因此,這些稿件既反映了個人創(chuàng)造,也體現(xiàn)了集體的智慧。
在許多精彩的稿件中,《歷史,將銘記這一時刻》、《當國歌再次奏響的時候》、《特區(qū)上班第一天》、《告慰小平》、《香港之夜》、《百年夢圓再譜華章》、《為了回到祖國的懷抱》、《江主席在港20小時》、《替小平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等,都是現(xiàn)場感強、飽含激情、寫作講究的好作品,受到廣泛好評。
特別應該提到的是《別了,不列顛尼亞!》。這是4位年輕人集體寫的一篇特寫式的新聞,記錄了查爾斯親王代表英國接回末代港督彭定康撤離香港的具體情景,通過5個告別現(xiàn)場的描述和156年的滄;仡,體現(xiàn)了香港回歸的劃時代意義。這是各家媒體報道英方撤離活動稿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一篇。這篇稿件不僅被評為新華社一級好稿,還獲第八屆中國新聞獎消息類一等獎,后來選入高中課本。
好圖片不少,尤其是用數(shù)碼相機拍攝的江澤民主席抵港走下飛機舷梯,左腳著地,右腳還在舷梯最后一個階梯上的那張照片,形象地記錄了中國最高領導人有史以來第一次踏上香港土地的那一瞬間,是新華社的獨家之作。
在緊張的報道工作中,新華社記者、編輯們表現(xiàn)了不怕苦、不怕累和連續(xù)作戰(zhàn)的良好作風。
為了搶發(fā)政權交接儀式照片,新華社攝影記者在儀式結束后第一個沖出會場,只用幾分鐘從儀式舉行地會展中心二期五樓跑到一樓,又從一樓跑到另一座樓──會展中心七樓的新聞中心。據(jù)簽稿機記錄,由總社和分社傳出的第一張照片的時間是0:36分,距交接儀式結束僅21分鐘,在各媒體中搶了第一。沒有攝影記者爭分奪秒的精神,取得這樣時效是不可能的。
6月30日起香港連降4天大雨,據(jù)當?shù)貧庀蟛块T報道,是1884年以來同期降雨最多的,僅7月1日就降雨120毫米。記者們不得不冒雨出去采訪,常常渾身濕透,對身背幾十斤器材的攝影記者來說更是辛苦。負責軍隊進駐報道的記者,從30日晚9:00先頭部隊進入就開始報道,凌晨6:00大部隊分幾路從深圳進入香港,可軍人早在凌晨1:00就集合,一直站在軍車上。記者也和軍人一樣。一位58歲的老記者在滂沱大雨中站了6個小時,直到軍隊到達香港營地。許多回歸活動,安檢要求記者至少提前2小時到場,有的場合要求提前五六個小時。記者被圈在固定的地方,不準隨便走動,連上廁所都不方便。有時,攝影記者要在烈日下站幾個小時,連水都沒得喝。有些記者連續(xù)承擔多項任務,如有的攝影記者在20小時內(nèi)參加六七場重大拍攝任務,有的對外文字記者連續(xù)采訪7場慶典和領導人會見活動。
在6月30日到7月2日的高潮期間,許多人都連續(xù)工作20多、30多小時,個別的甚至超過40個小時沒合眼,頭腦木了,就開水龍頭沖一沖。
最是難忘回歸夜,旗降旗升激動時。有機會見證香港回歸,并參與其中工作的人,是無比幸運和幸福的。那些日日夜夜將永遠留在我們每個親歷者的記憶里。
(原載《中華新聞報》 2007年07月02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