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鞍山市第十五中學 歐陽代娜
1998年5月3日在天津舉行的全國省會、直轄市中青年教師教學大獎賽的講壇上,四川成都石室中學李鎮(zhèn)西老師講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創(chuàng)新的主導思想,另辟蹊徑的教學探索,已見于他撰寫的教學論著,在這堂課上,也同樣體現(xiàn)了上述基本觀點,對當前的高中的語文教學是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的。
應(yīng)該說,作為一堂觀摩課,又是在異地借班上課,要在50分鐘之內(nèi)處理完這樣一篇課文是有一定難度的:恩格斯的文章是對馬克思一生的偉業(yè)的高度概括,理論性很強,知識面很廣,涉及到的歷史背景紛繁復雜,如何使學生能饒有興趣地讀懂這篇文章,能“以文解道”,又“以道悟文”地通過閱讀語言文字來理解文章的精髓,又從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中領(lǐng)悟出作者駕馭語言的功底與藝術(shù),這的確是不容易的。李鎮(zhèn)西老師勇敢地選擇了這篇課文來講,這種敢闖“虎穴”的精神,令人欽佩。看完了這堂課,更感到以下幾個問題,體現(xiàn)了李老師的教學特點,值得大家研究探索。
1、這堂課應(yīng)從何入手來把握全局,引導學生去閱讀呢?李老師提出了要用馬克思的精神來學習這篇文章,給學生提出一個新的制高點,引導學生去攀登。在簡單介紹了馬克思的占有李卜克內(nèi)西對他的評價后,李老師提出應(yīng)以馬克思的獨立思考的精神來學習課文。要學會質(zhì)疑,“于不疑處有疑”這就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閱讀首先要教會學生(尤其是高中的學生)質(zhì)疑,這就是給了學生一個整體的指導思想,一個最根本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認識能力與思考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引導了整堂課的教學活動過程。這是這堂課的特色之一。隨后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師生之間成功地實現(xiàn)互動互助的探究式的學習氣氛。師生之間互相提出疑問,又互相求解。大家有問有答,有爭有解,循著文章的層次邏輯順序,層層深入。學生的問題有深有淺,有的問及字詞,乃至標點符號(這也是不能放過的。挥械纳钊氲嚼碚摰谋举|(zhì),兜售很自然地循著課文的語言脈絡(luò)來展開(這才是語文課,而不是政治課),師生共同努力,真是做到逢山開路,遇河搭橋,一個個疑問解決了,學生自己實際存在的疑難,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后,提煉出來了(這樣的提問才能于學生有助,信口開河地不加思索就發(fā)問就無益的,對高中學生尤為如此),又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和師生共同的幫助求得解答,閱讀課的第一個任務(wù)――“以文解道”,就在正確的獨立思考的方法指導下完成了。學生在讀懂文章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學會了閱讀的方法,這是最寶貴的金鑰匙。
2、閱讀教學的第二個任務(wù)――“以道悟文”,在教學中這是一個難題,不少教師的教學對于“以文解道”做得很熟練,任務(wù)完成得較好。但對于第二個任務(wù)做起來就感到力不從心,不知怎樣引導學生去“悟”,才算是完成了任務(wù)?有的教師干脆就忘記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這樣的理論性很強的議論文,當然就很可能把它講成了政治課了。李老師的這堂課在這個問題上處理得很成功。,有些地方師生都很動情,聽者也為之動容了。究其經(jīng)驗,我以為在于李老師緊緊地把握住了這個“悟”字,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循著文章作者的思路,即語言的脈絡(luò)來提出疑問,結(jié)合著文章詞語的前后搭配關(guān)系,即語言的環(huán)境來理解語言的含義,弄懂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再回過頭來體會作者在駕馭語言時遣詞造句是如何做到準確、生動、凝練、傳神的,亦即是如何求得語言的得體。這樣就把言語學習中的四項基本任務(wù)――掌握好文章的語脈、語境、語義和語體四個方面的關(guān)系――抓住了,那個“悟”字,就自然會呈現(xiàn)出來了。語文教學只有完成這一步,才能算是真正上了一堂語文課。李老師的這堂課,有幾個地方就很成功地突出了“以道悟文”的做法。比如在討論到馬克思的稱謂的問題時,李老師沒有把它當作一個簡單的名次排列問題來處理,而是以此為總綱,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整體入手,概括了文章的第三至第七自然段,這一主體部分,進行了整體性的研讀,在研討過程中又先抓住兩個“對于”這組介詞短語的深層次含義,是“實踐”與“理論”的關(guān)系后,又引導學生去研讀全文的篇章結(jié)構(gòu),梳理出恩格斯論證馬克思偉大貢獻時的論述思路(這時老師很恰合時宜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在屏幕上映出全文的提綱,幫助同學們整理出整體系統(tǒng),這樣運用多媒體手段,很得法,有用,不是花架子)。師生研討到這里,問題是否就算是解決了呢?沒有,它只是讓學生從表面上指導了馬克思是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與革命家的提法,但還未能從本質(zhì)掌握恩格斯講話的核心:即這三者是什么關(guān)系?李老師成功之處就在于他沒有就此停步不前了,而是繼續(xù)引導學生去理解“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這句話的深意。再回過頭來研讀文章的提綱后,學生終于讀懂了恩格斯是采用層次遞進的方法來突出“革命家”這一稱謂的本質(zhì)內(nèi)涵的。這就是很成功地以道來悟文,悟出作者構(gòu)思與表述的技巧了。就這樣,不必專門講語法術(shù)語或?qū)懽鞣椒,學生從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中就能悟出了。再如,在講文章最后的一部分時,學生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恩格斯說‘他的英名和事業(yè)將永垂不朽’這個‘將’字怎么理解?”這是課文中最后一句敬辭,一般情況下很容易被忽略。李老師因勢利導地抓住這個“將”字,進行了一次“以道悟文”的生動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又一次感悟到革命導師恩格斯是如何深刻地把他們對于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堅定信念,通過一個“將”字,流傳千古,照耀后世了。這一個副詞的作用是多么的深邃而又偉力無窮。。ā度藗?nèi)請蟆罚保梗梗鼓辏保痹拢保等盏禽d報道英國BBC廣播電臺在公眾推選千年世界偉人名單中,馬克思位居榜首,就是對恩格斯的預言的一個最有力的佐證。
3、語文課的特殊屬性,決定了它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完成對學生進行人文思想教育的任務(wù)。這是我國語文教學傳統(tǒng)經(jīng)驗的主要組成部分。今年來對此又再度明確提出,引起了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李老師的這堂課對此也有很精彩的處理。對于這樣一篇理論性很強,概括性很高的文章,李老師始終以自己對文章深入研讀后對革命導師的熱愛與崇敬的感情,融匯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中,用自己的激情感染著學生,引導著學生。沒有生硬的說教,沒有冗贅的知識講解,有的是滿腔熱情、誠摯的愛心――愛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愛文章的語言文字,愛學生的孜孜以求的精神,使全堂課都沉浸在崇高、積極向上的氛圍中。特別是講到文章最后一部分,有的學生提到蘇聯(lián)階梯和東歐劇變時,李老師以解釋“他的英名和事業(yè)將永垂不朽”一句為契機,深情地闡述了他對共產(chǎn)主義必勝的信念,以優(yōu)美的詩一般的語言,引證一百多年來,人類共產(chǎn)主義運動發(fā)展的歷史,特別飽含深情地說:“如果馬克思、恩格斯能在這世紀之交,親眼看到自己所創(chuàng)立的科學理論被中國人民的實踐注入新的活力而蓬勃發(fā)展,那該多好!”李老師講得動情,學生聽得動容,全場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是包括學生和聽課的教師在內(nèi)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呼聲)。作為大獎塞的評委,我也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而流下熱淚。這是多么成功的人文思想教育!在老師的情感的熏陶下,提問的那位學生站起來補充說:“老師,您說得有道理。我想起了鄧小平同志說過的一句話,他說‘只要中國人民堅持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生命力就不會消失。’”這更是錦上添花的妙語,它亦理所當然地又一次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粗@位年青教師的身影,看著這些年青學生的面龐,我清晰地想到:我們這三代人之間是不會存在不可逾越的“代溝”的,至少是在這個最根本的原則問題上。我沉浸在愉悅與欣慰之中聽完了這堂課。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