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文章向以雄辯著稱。讀孟子文,令人感到氣勢磅礴,感情激越,銳不可當。出于對當時執(zhí)政者貪婪殘暴行徑的憤慨,對掙扎在苦難中人民的同情,對別家學說的輕視,對貫徹自己主張的強烈愿望,以及那種“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的救世責任感,孟子的文章激切、剛厲、理直氣壯。他又善于運用各種驅(qū)誘論敵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辭鋪張揚厲,時露尖刻,喜用一連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筆鋒咄咄逼人。
孟子,作為繼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學大師,由于時代及學術(shù)交流與競爭使然,孟子論辯之術(shù)在氣勢、聲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體現(xiàn)出眾多高超之處。在本文中有以下特點:
其一,善于掌握說話對象的心理,長于誘導啟發(fā),始終爭取主動,客觀上形成了結(jié)構(gòu)上的層層深入與跌宕生姿。比如,課文第二部分中,孟子通過設(shè)喻──設(shè)圈套,誘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說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边@正好走進“圈套”,所以,孟子說:“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認為自己對待百姓的政策比鄰國都好,但孟子卻指出,魏國的政策雖好一些,但與鄰國相比,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質(zhì)上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作譬,說明梁惠王比別的國王好不了多少,從而為下文的層層展開作鋪墊。
其二,準確運用比喻、排比、對偶手法。東漢趙岐《孟子題辭》中說:“孟子長于譬喻,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薄睹献印啡珪玻叮闭拢渲校梗痴驴偣彩褂帽扔鳎保担狗N。本文“五十步笑百步”明白曉暢,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運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強氣勢。本文第三部分的3種措施和第四部分的4種主張,全用排偶,使句式在整齊中具有參差之美,音調(diào)鏗鏘,極富音樂性,強化了小農(nóng)生產(chǎn)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的情景。
其三,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嚴謹。本文3個部分末尾分別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對各部分內(nèi)容畫龍點睛,又強化了各部分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文章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渾然一體,凸顯出孟子論辯的雄渾、縝密、深沉的特質(zhì)。
其四,語氣逼真,接近口語,生動風趣。正如清代劉大在《論文偶記》里所言:“歌而詠之,神氣出矣!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