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渡盡劫波,參悟人生──蘇軾《定風波》賞析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中學 王石

    新學網(wǎng) > 語文 > 高中語文課文必修4 >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渡盡劫波,參悟人生──蘇軾《定風波》賞析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于作者被貶黃州后的第三年(1082年)。蘇軾只因反對新法,于宋神宗元豐二年被人以其詩有“謗訕朝政及中外臣僚”之意彈劾,于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臺獄;羈押四月余后,謫任黃州團練副使。蘇軾的坦蕩仕途突遭狂風暴雨,他幾欲投江自盡。但謫貶路上,壯美山川洗滌了他那蒙垢的心靈,村野生活又讓他找到了心靈的歸宿。由此,他對人生大徹大悟,懂得了“我是世間閑客,此閑行”(《南歌子》),不再留戀廟堂,而只寄情于山水了。《東坡志林》中說:“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絲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蓖局杏鲇,便寫出這樣一首于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的詞來。作者自有這種情懷,因眼前景,觸心中事,便有感而發(fā)了。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雨點穿林打葉之聲,本是客觀存在,說“莫聽”就是外物不足縈懷之意,那么便“何妨吟嘯且徐行”,在雨中繼續(xù)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心靈不再外物羈絆,就遨游于無窮天地,如《莊子?逍遙游》中說“彼且惡乎待哉!”既已無功名之念,還有什么好怕來?

    “竹杖芒鞋輕勝馬”,素衣簡裝步行,表現(xiàn)出悠閑與淡定。作者在兩年后離開黃州遷謫汝州,途經(jīng)廬山,有《初入廬山》詩云:“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識故侯!币矊懙健爸裾取薄懊⑿,而“馬”是官的坐騎,代表著福貴顯達。而作者卻說前者“輕勝”過后者,其中一個“輕”字,既言其輕巧輕便,又分明是有“無官一身輕”的意思。表明自己決意遠離浮華,歸隱山林,耐人咀嚼。

    封建士大夫一般信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蘇軾因反對新法,遭遇“烏臺詩案”,奢求再顯達,轉(zhuǎn)而追求精神的自由。他在答《李之儀書》中云:“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屨,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北蝗恕巴屏R”卻還“自喜”,這種心理是奇特的,也可見他對于仕途表示厭煩與畏懼!笆恕钡膶γ媸恰半[”,由此引出一句“一衰煙雨任平生”來,是這條思路的自然發(fā)展。

    關于“一衰煙雨任平生”,現(xiàn)代詞學家胡云翼解釋說:“披著衰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彼坪踔粡淖盅劢忉,沒有真正觸及內(nèi)蘊。這里的“一衰煙雨”,我以為并非實寫,而是象征。小序里已寫明“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了,哪還有蓑衣可披?“煙雨”也不是寫的道中雨景,乃是泛指飄泊江湖的生涯。蘇軾寫《定風波》之后半年又寫《臨江仙》詞,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之句,可以彼此互證,蘇軾對后半生不再有兼濟天下之望,故“一衰煙雨任平生”,只求縱情于山水間,了此一生了。

    下片寫春寒“料峭”“微冷”,寫天氣之寒似乎透露出淡淡失意,但接著“山頭斜照卻相迎”,又有著胸懷豁然的喜悅的情緒。詞序說:“已而遂晴,故作此!逼邆字閑閑寫下,卻是點睛之筆,沒有這個“已而放晴”,這首詩他是不一定要寫的。寫晴,仍牽帶著原先的風雨。他對于一路上的雨而復晴,分明表達了由被謫貶的苦悶到參悟人生后的豁然開朗。

    最后寫“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天已晴了,回顧來程中所經(jīng)風雨,自有一番“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的感慨。早已慣見自然中“陰睛圓缺”,也經(jīng)歷宦途“風雨”,還有什么渡不過的劫波?本來風雨之中盼晴,乃人之常情。但蘇軾于此想得更深,既已不再有仕途沉浮之累,也就不覺得“風雨”之苦,自然也就無“天晴”之盼了。最后一句照應上片“一衰煙雨任平生”,表明作者一旦參透人生,“寵辱不驚”了,即如陶淵明“歸去”田園,那是到達一個真正的“逍遙游”的境界!畢竟在江湖上,即使是煙雨迷蒙,也比宦途上的風雨要好得多。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