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第二中學 張先平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熟讀課文、積累詞語,背誦課文4、5、6段。
2、能力目標:
⑴ 結合語境,揣摩詞語、句子的含義及其表達效果。
⑵ 學習文章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疊字等形象地描寫景物、表情達意的方法,在寫作中借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3、德育目標:
體會作者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交織的思想情感,了解舊時代知識分子不滿現(xiàn)實,彷徨迷惘、對自由生活的渴望。
【教學重點】
1、在特定語境中揣摩語句的含義。
2、體味作品寫景語言精煉、優(yōu)美韻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課文情景交融,“景語”情語”渾然一體。
2、借助關鍵語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正確認識、評價作品中的“我”。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
2、討論法、點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1、第一課時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賞析課文的畫面美;背誦課文4、5、6三段。
2、第2課時賞析課文的情調美,討論文中的“我”是個什么樣的人,并探討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賞析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賞析課文的畫面美;背誦課文4、5、6三段。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這一課就是大家熟悉的著名散文家、詩人、民主戰(zhàn)士、愛國知識分子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初中時,大家學過他的散文《春》《背影》。這兩篇課文同學們還有印象嗎?(有)給人以什么感覺?(《春》描繪了優(yōu)美的春天景色,《背影》用樸實的語言表現(xiàn)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朱先生的優(yōu)美散文《荷塘月色》,看看作者是怎樣用他的生花妙筆為我們描繪這“荷塘月色”美景的。
二、作者簡介
請學生起來介紹朱自清其人及其主要作品,然后用課件補充朱自清的相關資料。
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詩人、民主戰(zhàn)士、愛國知識分子。毛澤東曾高度贊揚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朱自清的散文秀麗樸素,獨樹一幟,“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這源于他探厚的古典文學修養(yǎng),對世情精細的觀察和體驗及樸素、忠厚、平淡、剛正的性格。
他的作品有散文與詩合集《蹤跡》,散文集《背影》《你我》《歐游雜記》《倫敦雜記》,雜文集《論雅俗共賞》《標準與尺度》等。
三、朗讀課文,初步整體感知文意,體味課文的美
1、多媒體顯示荷花及荷塘的優(yōu)美畫面,學生感受畫面美。
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入境,欣賞美景,體味感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水平作相應的指導。
朗讀的基本要求有三個:一是要正確、清楚,用普通話朗讀,讀準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錯字,不讀破句;二是態(tài)度自然大方,語氣順暢,停頓合理,節(jié)奏恰當;三是能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比較準確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讀的技巧主要是停頓、重讀、語調和速度。
3、放錄音,學生復聽一次,糾正自己朗讀中的錯誤。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多媒體展示):
乘涼 煤屑 踱著 點綴 顫動 霎時 媛女 纖腰 斂裾
選兩個學生注音:
明確:
chéngxièduózhuìchànshàyuànxiānliǎn jū4、美點尋蹤,體味課文的美:
⑴ 教師請同學們談談初讀課文的感受。
學生發(fā)言,教師總結:
看來,朱自清先生著實是個大手筆,就我們接觸到的三篇文章來說,異彩紛呈,手法各異。對本文的整體印象,大家的感覺不約而同,那就是美。
⑵ 繼續(xù)探尋:
教師提問:這篇課文的“美”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同桌之間討論,交流看法。
明確:文中的寫景特別美;文中有些句子很精美;文中的情調非常美。即主要表
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畫面、語言、情調。
四、具體賞析課文的美
1、賞析文章的“畫面美”:
⑴ 提問:由文題可以知道,本文主要寫“荷塘”,繪“月色”,課文哪些段落是描寫這兩種景物的呢?
學生明確:4、5、6段。
⑵ 學生齊讀4、5、6段。
⑶ 教師提示:寫景,須抓住景物特征,運用一些文學技法,力求形象、靈動。請具體分析這三個段落寫景的妙處。
把全班同學分成三組,每組負擔一個段落的分析鑒賞任務,圍繞“文章寫了哪些具體的景物?體現(xiàn)了景物什么樣的特征?運用了哪些寫景的技巧?”這樣三個問題討論交流。要求人人參與,個個發(fā)言。負責相同段落的兩個小組可以私下交流一些看法。小組討論完畢后,請各小組代言人代表本組在全班交流,教師作必要的指導。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課文第4段主要寫月下荷塘美景,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叭~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寫出了荷葉的風姿,“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寫出了荷花飽滿盛開、含苞待放的情狀;“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寫出了荷香輕淡縹緲、沁人心脾的特點;“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寫出了荷葉田田的嫵媚姿態(tài),寫出了微風過處葉花顫動的情狀,既有視覺形象,又有聽覺形象,形象地傳達出荷塘富有生氣的風姿,創(chuàng)設了清幽恬靜的氛圍;“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睂懞扇~的美的情致。
本段寫景的技巧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動靜結合。作者先寫田田的荷葉,后寫綠葉中綴開著的荷花和花苞,以及微風吹來的花香。這是靜的畫面。緊接著他就捕捉那微風過處葉動花顫的情狀,“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边@是動的晤面。動靜結合,形象地傳達出了荷塘富有生氣的風姿。第二,文章不寫一個“月”字,卻處處有月。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過觀察之后的具體描寫之中。那葉子、花朵的情態(tài),以及為微風帶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輕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