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一中學 余 萍】
〖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 “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知過程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慮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chǎn)生的一種懷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強烈的問題意識是積極思維的動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美國的教育家布魯巴克曾經(jīng)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
2、走進新課程,我們的許多老師也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并試圖從教學上加以改進,但是新的問題又產(chǎn)生了──課堂由過去的“滿堂灌”變成“滿堂問”,學生仍然被教師牽著鼻子走,他們的問題意識仍然沒有培養(yǎng)起來。
學生問題意識比較薄弱,具體表現(xiàn)為兩種典型形式:第一種是不敢或不愿提出問題,第二種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問題。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一、讓學生敢于問
1、消除學生迷信盲從的心理定勢:
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必須首先放開學生的手腳,擺脫“唯書”“唯上”的桎梏。特級教師寧鴻彬在長期語文教改實踐中,提出了“三不迷信”:第一不迷信古人,應當對古人的觀點有所補充和發(fā)展;第二不迷信名家,可以提出與名家不一致的看法;第三不迷信老師,勇于發(fā)表不同于老師的意見,和老師爭論。這學期,在高一年級上第一節(jié)課時,我就對學生說:“今年雖然已是新教材使用的第二年,雖然教材中的選文、注釋都經(jīng)過許多專家、學者的審定,但因時間倉促,錯誤在所難免,請同學們做一個‘糾錯高手’。”在文言文教學中,我還把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設為“注釋指瑕”,結果學生真的發(fā)現(xiàn)了不少錯誤:如《氓》中“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中“匪”注釋為通“非”,有的同學指出“匪”有“不是”的意思,譬如我們常見的“匪夷所思”“受益匪淺”等,所以“匪”不是通假字;“既見復關,載笑載言”中的“載”注釋解釋為“動詞詞頭,無意義”,有的同學也提出疑問:“‘載歌載舞’中的‘載’解釋為‘又,且’,為什么‘載笑載言’中‘載’不能這樣解釋呢?”;
【北京市第十中學 李 媛】
〖以教科研為先導,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
1、擴大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學習過程。具體來說就是“預習──展示──反饋”這樣一個學習過程,老師們課堂上講的比以前少了,但課堂容量并沒有減少。李朝暉老師在總結中寫道:在學習《采薇》一文時,我先下發(fā)學案讓學生課前預習,然后讓學生課前組內(nèi)交流,課上直接由各組上各組黑板展示學習成果。從“寫出幾句你所知道的與鄉(xiāng)愁相關的詩句”一環(huán)節(jié)的展示中,每組都提供了至少7個答案,而且,因為每組課外涉獵、積累的不同,六個小組符合標準的詩句加起來超過了20,這樣的一個容量,如果讓老師自己去找,不僅費事,而且不可能在課堂上同一時間內(nèi)集中展示出來的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