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學 朱倩倩
【三維目標】
1、明確成語的來源。
2、感知成語與文化的關(guān)系,認識成語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3、梳理學習過的成語,做到能正確運用成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體悟成語中濃縮的中華文化。
2、難點:
正確使用成語。
【教學方法】
問答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設(shè)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有五千年燦爛的文化,這些文化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那么這文化中究竟描繪了怎樣的景觀呢?今天,我們將從成語的學習中獲得一些啟示。
二、學生活動
猜一小會兒──看圖猜成語(幻燈片)
教師小結(jié):成語的來源
1、神話傳說。
2、寓言故事。
3、歷史故事。
4、文人作品。
5、外來文化。
學生練習:露一小手──根據(jù)成語的五大來源,說說你記憶中每一類的成語還有哪些?
三、成語的文化內(nèi)涵
1、成語與自然文化:“江山如畫”“凄風苦雨”“傲霜斗雪”
小結(jié):這類成語讓我們感受到古人在探索自然、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中那細膩的情懷,勇毅的精神。
2、成語與服飾文化:
“鳳冠霞帔”“珠圍翠繞”“荊釵布裙”
“披紅掛彩”“披麻戴孝”
小結(jié):服飾是古人的社會地位、經(jīng)濟實力、志趣節(jié)操、思想情感等的外在表現(xiàn)。
2、成語與建筑文化:
“雕梁畫棟”“曲徑通幽”
小結(jié):中國古代的樓臺宮室建筑,不僅突出地表現(xiàn)了古人在建筑設(shè)計上的審美追求,也反映了等級制度和經(jīng)濟地位上的鮮明不同。
3、成語與文學藝術(shù):
“烘云托月”“入木三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
小結(jié):文學、繪畫、音樂、書法等都是漢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漢語言中有大量反映各種不同藝術(shù)形式的成語,從中可以比較系統(tǒng)、完整地了解它們的基本面貌。
4、成語與教育:
因材施教青出于藍循序漸進言傳身教
小結(jié):這些閃爍著智慧光芒的語言以其珍貴的精神營養(yǎng)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5、成語與愛情:
“濃情蜜意”、“山盟海誓”“紙短情長”、“魂牽夢縈”
“月下老人”的傳說
小結(jié):人們借有盡的文字傳達無盡的情思,寄托對愛情的美好愿望。
6、成語與做人:
高風亮節(jié) 浩然正氣 光明磊落 兩袖清風
學生練習:試一小下──
表現(xiàn)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成語:
表現(xiàn)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的成語:
表現(xiàn)中華民族勇于創(chuàng)新的成語:
三、成語的運用
1、讀音:
人才濟濟 乳臭未干 大腹便便 如法炮制
2、字形:
相形見絀(拙)病入膏肓(盲)滄海一粟(栗)
3、高考成語題主要設(shè)置誤區(qū):先舉例再小結(jié)
⑴ 望文生義
⑵ 輕重失度
⑶ 誤用褒貶
⑷ 語義重復
⑸ 謙敬錯位
4、成語新貌:
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看到“樂在騎中”“默默無聞”等廣告語,你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列舉幾例嗎?
明確:別具一革、隨心所浴、食全食美
討論:你如何看待成語的這種新面孔?
點撥:這些借雙關(guān)、諧音等手法創(chuàng)作的廣告語,含蓄幽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諧音廣告的泛濫破壞了漢語的規(guī)范性和嚴謹性,對人們產(chǎn)生誤導和影響。
5、學生活動:合作一小段──成語接龍
以“大庭廣眾”“石破天驚”和“鮮為人知”的最后一個字為下一個成語的第一個字接龍。
四、課堂小結(jié)
成語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準確而全面地表現(xiàn)了漢民族文化的基本內(nèi)容,閃爍著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我們是炎黃子孫,所以應該學好、用好成語,將其文化內(nèi)涵得以傳承。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