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延安市吳起縣高級中學 田潔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④。
相見無雜言, 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⑤。
?炙敝立,零落同草莽。
〖注釋〗
①野外:這里指農(nóng)村。人事:人際交往,這里主要指與官場的來往。
②輪鞅(yāng):鞅是拉車 的皮帶,這里指車馬。
③塵想:入世做官的想法。
④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撥開野草。
⑤我土日巳廣: 我開墾的田地一天天在擴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①,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②,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注釋〗
①南山:指廬山。
②興:起床。理荒穢:即除雜草。
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山澤游①,浪莽林野娛②。
試攜子侄輩③,披榛步荒墟④。
徘徊丘壟間⑤,依依昔人居⑥。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⑦?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馀。
一世異朝市⑧,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⑨。
〖注釋〗
①去:離開。
②浪莽:聯(lián)綿詞,廣大貌。
③試:這里作副詞用,初也,偶也,轉(zhuǎn)意為“偶爾有一次”。
④榛:榛莽之榛,泛指叢生的雜草荊棘。
⑤丘壟:墳墓。
⑥依依:隱約可辨的樣子。
⑦焉:何。如:往。
⑧一世:三十年為一世。異朝市:市朝變遷。
⑨幻化、空無:佛教大乘教派的教義是空,東晉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無宗、本無異宗、幻化宗、心無宗,詩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義解釋,不含宗教色彩。
歸園田居(其五)
悵恨獨策還①,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②。
漉我新熟酒③,只雞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注釋〗
①策:策杖,拄杖。
②遇:焦本作“可”。
③漉:過濾。濾掉酒糟。
④招近局:招近鄰而成局。多人聚合歡飲稱局。一說:局,曲也,近局指近鄰。
3、學生分組派代表發(fā)言交流學習體會。
4、展示某小組學習成果,用點評法研讀《歸園田居(其三)》。
⑴ “種豆”,代勞作之事;“南山下”,點勞作之地;“草盛”,雜草叢生;“豆苗稀”,“草”、“苗”對舉,形不善經(jīng)營之狀,更顯樂此不疲之心。
⑵ “晨興”,早起;“理荒穢”,整刈野草;“帶月”,披著月光;“荷鋤歸”,扛著鋤頭回家。三四兩句中,“晨”、“月”對舉,表明時間的推移,寫出了一天勞作的大概情況。尤其第四句,更是寫出了一種漫步田塍、心滿意得的情狀。
⑶“道狹”,道路狹窄;“草木長”,草木牽衣,歸途難行;“夕露”,晚間露水;“沾我衣”,沾濕衣服。從五六兩句我們可以感到田園的荒蕪、環(huán)境的幽清和夜氣的濕寒。
⑷ “不足惜”,不值得為“沾衣”懊惱;“但使”,只要讓;“愿無違”,不違背自己歸園田的心愿。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詩人卻言“不足惜”,只要“愿無違”,從而將自己摒離塵俗、躬耕自食、返歸自然的心志和盤托出。
這首詩語言質(zhì)樸、平淡、自然,將勞動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靜謐景致融為愜意出俗的意境,記錄著詩人參加勞動的情況和感受,抒寫了詩人脫離塵俗回歸自然的閑適喜悅的心情。
追問:能否結(jié)合《歸去來兮辭》來分析《歸園田居(其一、其三)》?
討論、明確:
《歸去來兮辭》是詩人將歸隱時所作,是詩人的歸隱宣言,情感激切、興奮,其中所寫田園生活是其美麗的憧憬;與《歸園田居(其一)》相比,《歸去來兮辭》中所寫歸隱生活較為飄灑,浮于現(xiàn)實之上。詩人描寫的田園生活尤其是農(nóng)田之事,是作為士大夫的詩人的主觀上的想象,是并未親歷其中者對之的一種遠距離的關照,是一種審美的描繪,而不是客觀的寫實。與《歸園田居(其一)》相比,后者是真實的田園生活,彌漫著人間的煙火,人間的生氣。依依炊煙,雞鳴狗吠,所寫景物非常質(zhì)樸、平淡,營造的是寧靜而不乏生機的意境,作者也已身化于周圍環(huán)境中。并且從《歸去來兮辭》到《歸園田居》,詩人從理想的
云端落到黑黑的泥土,現(xiàn)實中的田園生活其實并不那么輕松閑適,甚至有些貧乏艱辛(《歸園田居(其三)》)。但《歸園田居(其一)》所構(gòu)造的寧靜平和的意境氛圍中卻更可見出陶淵明的安貧樂道思想。
(其它幾首詩歌賞析交流,略)
5、小結(jié):
《歸園田居》五首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所以是如此,不僅在于五首詩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nóng)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cè)面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發(fā)的感情而言,是以質(zhì)性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來貫穿這一組詩篇的。詩中雖有感情的動蕩、轉(zhuǎn)折,但那種歡愉、達觀的明朗色彩是輝映全篇的。通觀五首,官場污穢,而終獲補償?shù)男牢浚簧钬毨,卻有親朋的摯情;農(nóng)事辛苦,而得心靈的滿足;人生短暫,乃有人生真諦的徹悟;酒至暢懷,物我皆已忘,日月身邊流。真?zhèn)是“何陋之有”?這樣,詩人就把整個隱居生活,不,整個人生的樂趣都包容到他渾厚汪洋的詩情中去了。
這是一種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種深刻的揭示。正是在這種同污穢現(xiàn)實截然對立的意義上,《歸園田居》達到了完美和諧的藝術意境,開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6、探究,了解詩人的藝術情趣。
討論、交流:能從《歸園田居》組詩的學習中,談談你所感受到的陶詩的藝術風格嗎?
小結(jié):詩人描繪的是常景,抒發(fā)的是真情,闡釋的是至理,挑選的是“易”字。常景、真情、至理、“易”字,這就是陶淵明的藝術情趣,這就是陶淵明一生的藝術寫照。
三、播放田園風光的音樂畫面(多媒體3),學生齊讀詩歌收束課堂。
四、布置作業(yè)
1、仔細品味下列陶淵明的詩句,說說它們在動詞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⑴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⑵ 有風自南,翼彼新苗。(《時運》其一)
⑶ 日暮天無云,春風扇微和。(《擬古(其七)》)
⑷ 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