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天鵝的故事》這篇文章時,學生向我提問:課文中一共三次寫到天鵝的三次叫聲。
我在教學的時候也是緊緊圍繞這三次叫聲展開教學的,后兩次叫聲學生學得很好,就是第一次叫聲,學生這樣問:”既然第一次叫聲是焦急的,為什么課文中說是“清脆”的,我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契機。我們討論的結果是:斯杰潘老人在很掃興的情況下,聽到了鳥的叫聲,覺得是一種希望,一種期待、一種收獲,所以在他耳里鳥的叫聲是清脆的;同時因為冰封湖面,侯鳥飛盡,周圍寂靜,所以天鵝的叫聲即使是從遠處傳來也是顯得格外清脆。所以清脆的叫聲中,我們感悟到當時斯杰潘老人并沒有聽出這是天鵝焦急的叫聲。
我接著問學生,那么我們?yōu)槭裁茨芨惺艿降哪?學生的理解和感悟的熱情空前高漲,我覺得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但是我不知道這樣的解釋是不是能反映文本的真實的意圖,是不是把文本原來的味道給增添的更加濃了或者過了。求大家提出不同的見解!謝拉!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