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繁星》寫于1927年作者赴法留學(xué)途中。
作品中三次寫繁星,由于主觀條件(年齡 閱歷 心情)和客觀條件(時間 地點 氛圍)的不同,表現(xiàn)出的意境和感受就不同。 課文按照時間順序,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狀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抒寫了“我”由此產(chǎn)生的種種感受,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和美的享受。
作者使客觀景物染上自己的感情,又回轉(zhuǎn)來化成了有情物,物與我融二為一,讓人們從鑒物之情中,了解到散文抒情主人公——“我”之情。
第一次是在自家院子,臥看時,所見的天空有限,顯得深而且遠,因此有回到母親懷里的感覺。第二次是在南京的菜園地,作者當時掙脫出了封建家庭的樊籠,來到大的天地中,接受了自然科學(xué)的知識,因此覺得星星很親切,光明無所不在。第三次是在海上,船動星移,追引起夢幻之感。去國之際,對未來有種種設(shè)想,又有淡淡的鄉(xiāng)愁,不由又回憶起童年來了。
情深寓在景中,淡淡的,把握不定而又是可感的。表達了作者酷愛星天,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