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石
艾青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fù)溥^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象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作者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金華。30年代初開始發(fā)表詩歌作品,以《大堰河——我的保姆》聞名于世,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已有半個多世紀(jì)。解放前,他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建國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贊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nèi)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shù)更為圓熟。建國后出版的詩集有《歡呼集》、《寶石的紅星》、《海岬上》、《春天》、《歸來的歌》、《彩色的詩》、《域外集》、《雪蓮》、《艾青詩選》等。艾青以其充滿藝術(shù)個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實踐著他“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詩歌美學(xué)主張。
《礁石》是艾青1954年7月在南美旅行時寫的一首短詩。在一般人的筆下,礁石總是被描寫成阻塞航道、碰毀船只的丑惡事物,但艾青則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觀察和描寫它。在詩人看來,碰毀船只不是礁石的責(zé)任,因為事實是航船觸碰礁石而不是礁石去碰撞航船。礁石屹立在海上,礁石受到來自多方的災(zāi)難──四方的海浪無休止的襲擊。而我們的礁石它是如何做的呢?它把“撲過來”的每一個海浪都“打成碎沫”;盡管傷痕累累,“象刀砍過一樣”,但仍巍然屹立,含著微笑,看著海洋。一個“看”字,多值得我們?nèi)セ匚叮哼@是一個勇者以微笑的方式在生活!對,我們不能僅僅把它當(dāng)真石頭,我們應(yīng)該展開想象:它是勇敢者,是不怕坎坷的人,是蔑視困難之人……甚至如詩人所說:“作為一個民族,作為一個要求生存權(quán)利的個人,遇到連續(xù)的迫害該怎么辦呢?”“這也只是從受到‘無休止地?fù)溥^來’的‘礁石’的角度所應(yīng)采取的態(tài)度──它還有什么別的辦法呢?然而有人說礁石是‘與大大小小的航船為敵的’……他完全忘掉礁石是不可移動的,應(yīng)該則‘大大小小的航船’不要去碰那頑固不化的礁石。這就是從兩種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的不同的結(jié)果!保ā栋嘣娺x·序》)依作者看來,礁石是一切被壓迫民族、一切被壓迫人民抗擊舊世界舊勢力的力量的象征。
從藝術(shù)手法來看,在《礁石》一詩中,詩人把他對生活的獨到思考熔鑄于“礁石”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使礁石人格化,所以在讀的時候,應(yīng)該超然于物外,想得更深遠(yuǎn)。的確,象征手法的運用,使這首詩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微笑的方式生活,無論你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這是《礁石》給我們的最深刻的啟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