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文英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話,同時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四組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故事的原文是這樣的:
小壁虎在墻角捉蚊子,一條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
沒有尾巴多難看啊!小壁虎想去借一條尾巴。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邊。他看見小魚在河里搖著尾巴游來游去。小壁虎說:“小魚姐姐,您的尾巴借給我行嗎?”小魚說:“不行!我要用尾巴撥水呢!毙”诨⒏鎰e了小魚,又向前爬去。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樹上。他看見老黃牛在樹下甩著尾巴吃草。小壁虎說:“黃牛伯伯,您的尾巴借給我行嗎?”老黃牛說:“不行!我要用尾巴趕蠅子呢!毙”诨⒏鎰e了老黃牛,又向前爬去。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屋檐下。他看見燕子在空中擺著尾巴飛來飛去。小壁虎說:“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給我行嗎?”燕子說:“不行。∥绎w的時候,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難過。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媽媽。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訴了媽媽。媽媽笑著說:“傻孩子,你轉(zhuǎn)過身子看看!毙”诨⑥D(zhuǎn)身一看,高興地叫起來:“我長出一條新尾巴啦!”
以前我上課的時候,一直認為這是一篇很好的童話故事。既有簡單的情節(jié),又讓孩子了解一些科普知識。所以,當三歲的孫女兒纏著我要給她講故事的時候,我就給她講了這個《小壁虎借尾巴》。故事講完了,我正打算給她講講各種小動物尾巴的功能。小孫女兒卻問:“小魚、黃牛、燕子為什么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我以為小孫女兒沒有把剛才的故事聽明白,就又給她講:小魚要用尾巴撥水,黃牛要用尾巴趕蠅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蓪O女兒還問:“為什么小魚要用尾巴撥水就不能把尾巴先借給小壁虎呢?小壁虎一定會還的。”是啊,為什么小魚、黃牛、燕子就不能先把尾巴借給小壁虎呢。
仔細分析,小壁虎在向“別人”借尾巴的時候一直非常禮貌:“姐姐”“伯伯”“阿姨”喊得很親熱,借尾巴的請求后面還加上一句“行嗎?”可小魚、黃牛、燕子是怎樣拒絕小壁虎的呢?無一例外的,劈頭蓋臉一句“不行!”然后是理由“我要用尾巴……呢!睕]有一絲委婉的語氣,沒有一毫回旋的余地。三次拒絕的結(jié)果是“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難過。”那為什么“他們”會對彬彬有禮的小壁虎做出如此無情的拒絕呢?我陷入了沉思。
童話雖然是講給兒童聽的,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童話卻都是成年人的作品,是成年人講給小孩子的故事。雖然成年人都試圖在童話里營造一個充滿童真、陽光的世界,但在編故事的時候,卻不可避免地受到潛意識里成人思維的影響。讓我們用成人的思維來分析小魚、黃牛、燕子為什么給小壁虎彬彬有禮的請求予以無情的拒絕。
回到童話原文,當小壁虎丟了尾巴的時候。“沒有尾巴多難看。⌒”诨⑾肴ソ枰粭l尾巴!钡湫托『⒆拥乃季S。聯(lián)系下文小壁虎跟媽媽的對話,我們可以確定在故事里,小壁虎是一個孩子的身份。再看看小壁虎對小魚、黃牛、燕子的稱呼,分別是“姐姐”、“伯伯”、“阿姨”,我們可以知道黃牛、燕子在故事里肯定是成年人的身份,小魚則可能是個懂點事半大孩子,也可能剛剛成年,反正比小壁虎更接近成年。那“他們”跟小壁虎有什么交情么?故事里沒有交代,但從“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他看見小魚(黃牛、燕子)……”的字句里,我們基本可以確定“他們”跟小壁虎只是萍水相逢。
也就是說,小壁虎“一個小孩子”跟小魚、黃牛、燕子沒有什么交情,借尾巴的請求又觸動了“他們”的切身利益,而且還看不出這個“小孩子”能拿出什么相應的利益來交換。小魚、黃牛、燕子為什么要把尾巴借給“他”呢?可以說,小壁虎以一個孩子的思維天真地向小魚、黃牛、燕子這些“成人”、“準成人”提出了請求,而小魚、黃牛、燕子在成人思維的支配下拒絕了小壁虎“孩子式的”“無理”請求。
總結(jié)一下這個故事:天真無邪的小孩子——小壁虎,無意之中闖入了一個由小魚、黃牛、燕子組成的成人世界,所以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只好回到媽媽那里尋求安慰。最后,靠著自身的再生功能,尾巴又長了出來。
可是,我該怎么解釋給我天真的小孫女兒呢?或許,只有告訴她這個成人世界的殘酷,才能避免讓她跟小壁虎一樣四處碰壁。我告訴她,求人不如求自己。你看,小壁虎不是自己把尾巴長出來了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