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東江
【教例】小學語文第十二冊《蒙蒙細雨》
師:同學們,在這個細雨蒙蒙的早晨,媽媽在“家”和“學校”之間走了幾次?
生:三次。
師:每一次走所花的時間都一樣嗎?
學生的交流有爭議,教師在“→”上劃上3個“?”。
板書如下:
師:同學們,有句話叫做“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說,文章反反復復地讀,疑問便自然而然地解決了。
學生邊讀邊思考,然后參與小組討論。
師:(指著板書)同學們,這3個疑問都解決了嗎?(先說第一次,再說另外兩次)交流后板書:
師:媽媽患有腎炎,身體不好,從“家”到“學校”走了3次,怎么會越走越快了呢?
生:天下起了雨,媽媽既沒有帶雨衣,也沒有帶雨傘,一定比平時快一點。
生:媽媽忘記帶藍制服,心里很著急,就加快了腳步。
生:“馬上要上課了”,說明時間很緊了,“媽媽小跑起來”,說明媽媽加快了速度。
……
師: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生:媽媽一心為學生,時刻替學生著想。
師:同學們,課文中的媽媽是一位普通的母親,也是一位普通的老師。在這個細雨蒙蒙的早晨,為了一件藍制服,為了一句承諾的話,為了一名參加歌詠比賽的學生,她不顧自己虛弱的身體,冒著蒙蒙細雨,在“家”和“學校”之間走了三次!這是一位多么可親可敬的老師!
【評析】
媽媽“一心為學生”的春蠶般的無私奉獻精神就體現(xiàn)在這三次路中!“媽媽每一次走所花的時間都一樣嗎?”這是本課研讀的主題,看似簡單,卻有難度,因為課文中并沒有直接地告訴我們每一次用了多長時間,學生必須深入研讀課文,提取“隱信息”才能搞清楚。為什么媽媽一次比一次快?理由有很多,但最根本的理由是“媽媽一心為學生”,這樣的設計處理較好地解決了教學的難點,可以說是“別出心裁”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