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龍?zhí)秾嶒瀸W校 楊艷紅
一、板塊概述:
《小猴臉紅了》與《大熊貓出國》、《寄給青蛙的信》構成以動物為核心組織的主題板塊,體裁不用、角度不同,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珍惜友誼的青蛙,調皮可笑的猴子,向我們展示了動物身上的美好情感。
本板塊課文內容淺顯易懂,這組課文不宜多講,應摒棄細致的引領式分析,以個人感悟和品讀為主,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語文、用語文,培養(yǎng)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教學重心不能偏離識字,他是繼七板塊以來具體環(huán)境中識字的鞏固延展,要在具體語境中識字、記字、用字。同時,這一板塊是整冊教材中標點最富多樣化的,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落實課標要求。整個板塊有效擴展了語文學習的外延將藝術作品納入語文學習的視野,實現(xiàn)藝術與語文的通感教育。
二、特色透析:
1、新:
《小猴臉紅了》是學生入學以來接觸的又一種新體裁——兒童話劇。所謂兒童話劇是一種以動作和對話為主要主要手段的兒童劇,是可以在舞臺上表演的,可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也可以取材于童話、神話。本文取材童話,以大象、小猴、小黑熊等小動物形象對話為主要形式,活潑生動、簡潔明快,是在學生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和朗讀能力基礎上的強化訓練。充分注意學生智能的多元化和學習的個體化,還擔負著引領學生感受兒童劇特點,領略中國語言文化的精髓,受到潛在的藝術熏陶。
據(jù)此,在教學目標的擬定上我融入了對體裁的新感悟,教學目標:
①學習生字,指導書寫,會寫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理解積累詞語:推推搡搡、齜牙咧嘴、不假思索;初步感受兒童劇特點。
③分角色創(chuàng)造性表演課本劇,體會情感,領會做人要誠實、實事求是的道理。
2、趣:
本版塊的標題是動物趣事,而三篇課文中趣味最濃的當屬這篇《小猴臉紅了》,語言通俗,塑造了一個豐滿、調皮的小猴形象。小猴為了搶小熊的蛋糕受傷,反而誣陷小熊打傷了自己,最后大象用計:“小猴,你被打之前,胳膊能舉多高?”使得小猴難以自圓其說,羞愧地臉紅了。讀到此,孩子們也會哈哈大笑,通過人性化、情景化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情感和學習動力,給學生一種真實感、現(xiàn)實感和輕松感。
3、多
本課的又一特色是“三多”即生字多、新詞多、標點多、要求會認字13個、且字形復雜、會寫字8個分為左右結構6個、上下結構1個,品字形結構1個。
新詞有:推推搡搡、齜牙咧嘴、疑惑、不假思索。本文標點豐富:除逗號、句號外、多處用感嘆號、問號、省略號。
三、文本解讀:
1、字
這篇文章篇幅長、生字多、字形難,又是新體裁,無論采取集中識字還是隨文識字都會占用很多時間,根據(jù)霍懋征老師提出的“速度要快、數(shù)量要多、質量要高、負擔要輕”的思想,對這樣一篇以對話形式,行為為主的文章,孩子們定會迫不及待地想讀,想演,我就抓住他們心里,把要求會認的13個字,提前布置成預習作業(yè),比一比誰能都認識就讓誰最先選角色。由于“象、吵、搶、疼、舉”這些字學生早就認識了,所以這個任務跳一跳都能夠得著,讓興趣變成動力。
2、詞:
文中語言準確貼切,成語推推搡搡、齜牙咧嘴動作表演法理解,不假思索、疑惑結合語境理解。
3、句
①感嘆句:出現(xiàn)了大量的感嘆句,但表達的情感不盡相同,舉例解析:
生氣的:他把我打傷啦!
理直氣壯的:我胳膊都青了,不信你瞧!
驚嘆的:打這么重呀!
夸張的:可高哩!
②問句:
詢問:什么事呀?
質問:誰說的?
疑問:真的嗎?
支支吾吾:這……。
四、教學詳解
1、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問
①問:
從課題入手,一讀到這個課題,學生會把目光和思維聚焦到一個“臉紅”上。小猴為什么會臉紅?什么事讓他臉紅了呢?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個性朗讀,尋找答案。孩子們通過自已的朗讀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都興奮不已,這種自我激勵的效果是無限的。在獲得成功的同時,孩子們往往又會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培養(yǎng)了他們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精神。
②問:
《小猴臉紅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義在于批評小猴的說謊,然而,細細解讀,又會創(chuàng)造出許多新的意義,從另一個角度講:是大象的善于思考,智慧聰穎,拆穿了謊言,文中的小動物,你最喜歡誰呢?為什么?這樣一個問題把學生的目光集中在智多星——大象身上。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讀
教材編排看,課文中人物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典型教材。因此,我充分發(fā)揮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構建了“導撥讀訓式”教學模式,堅持以讀為基礎,讀訓相結合的方法,側重培養(yǎng)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在這里教師要明確:括號里的詞和句子是旁白,是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的解說只需要表演出來,不用讀。
在讀小猴謊言被拆穿后的囧態(tài)這句話:“這……?我……我……”孩子們出現(xiàn)了爭議,有的認為小猴被問得心虛了,應該讀得低沉;而有的孩子認為第一個“?”表現(xiàn)小猴謊言被拆穿后的出乎意料,而省略號則是小猴在思考要怎樣狡辯,所以語調要上揚。
課標中閱讀的總目標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趣和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薄耙磺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孩子們對文本的不同理解,恰恰彰顯了他們的個性,有什么比獨特的情感體驗更寶貴的呢!
3、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展
高效的教學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尋求進一步的發(fā)展,而不僅僅是學懂課文本身。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在這里我拓展提問:你希望小猴以后會變成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呢?表面說小猴,實際是孩子在吐露心聲,讓我們細細聆聽吧!
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演
學生學習語文,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獨立思維,主動地參與言語實踐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愛思考、樂于探索新鮮事物。我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蘊涵的創(chuàng)新因素,把快樂引進課堂,此時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理解,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課文進行加工,變成課本劇來表演。
小組合作編排課本劇
每小組選一名同學扮演一個角色,合作表演課本劇。
學生互評,評出“最佳演員”獎。
注重啟發(fā)、注重設問、注重延伸,找準突破口,“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這是一種十分美妙的境界。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