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鼓樓第一中心小學 鄭漪雯
《第一場雪》是一篇閱讀課文。根據(jù)閱讀課文的特點,在教學中我設(shè)計了通過賞析語言文字,來了解雪中、雪后的美麗景色及作者的聯(lián)想,來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設(shè)計了以讀代講、評議結(jié)合,讓學生從內(nèi)容、形式、語句鑒賞文章,提高閱讀欣賞能力,真切體會優(yōu)美文字,正確理解文章內(nèi)容,深入領(lǐng)會思想感情。
一、預習檢查,評價交流
在《第一場雪》的教學中我首先設(shè)計了預習檢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說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并理清文章的脈絡。學生中出現(xiàn)了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按照“看到——想到”將文章分為兩段,另一種認為按照“雪前——雪中——雪后——聯(lián)想”將文章分為四段。當雙方同學各持己見的時候,我及時對雙方意見給予了肯定性評價,讓他們明白兩種思路都正確,前者是從內(nèi)容入手,后者是按結(jié)構(gòu)來分,并表揚了他們肯動腦筋的良好學習習慣,讓他們明白有些問題是可以一題多解的,不但融洽了課堂氣氛,而且活躍了學生思維。
二、指導朗讀,貫穿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以以讀代講、評議結(jié)合為本堂課的主要學習方法,注意評價和朗讀的緊密聯(lián)系。對于每一次朗讀我都注意抓住時機進行評價、想盡辦法鼓勵學生。除了教師適時適度的贊賞與鼓勵外,還引導學生看到他人學習中的閃光點。即使要說不足,也是使用“誰能比他讀得更好”“如果能夠再大聲一些老師就更滿意了”等語氣委婉、充滿鼓勵的話語。在本課的朗讀指導中,我還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性,時而讓學生講解為什么這樣處理朗讀的速度與輕重,時而讓學生評價他人朗讀的優(yōu)點與不足,時而教師范讀后由學生評議。記得在指導“偶爾咯吱一聲響,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边@一句的朗讀時,在品析了詞句后,學生體會到“咯吱”這個象聲詞用得十分準確,一個學生在朗讀時重讀了這個詞,這時另一個學生對這樣的朗讀處理進行了評價,他認為因為是在寂靜的夜里,所以才能聽見枯枝被積雪壓斷的聲音,因此,這一句必須讀得輕一些。
三、議中解難,及時導評
當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匯報中遇到難題時,我注意適時適度地運用具有啟發(fā)性的導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例如:在品析“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和“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時,學生小組匯報時只談到這兩處運用了疊詞突出了銀條和雪球的美麗。學生的“品”還停留在膚淺的階段,為了讓學生深入地品析這兩處描寫的準確,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按我們平常的感覺,凡是毛茸茸的東西一般不會閃光,說銀條“毛茸茸、亮晶晶”不是矛盾了嗎?這個問題一提出,馬上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經(jīng)過討論解決了這個問題后,“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第一場雪》的教學中我體會到評價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評價過程注意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通過激勵機制來實現(xiàn),成功的肯定評價會給學生以愉快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運用激勵性的評價。
二、評價方式力求多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評價的方式要力求多樣,可以是生生互評、師給生評,也可以是學生自評、生給師評,幾種方式在課堂中穿插進行,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師導評注重啟發(f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堂學習中的評價應以學生的評價為主,但是教師的導評也不容忽視。教師的導評應該注重啟發(fā),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使課堂學習評價成為激活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
四、評價貫穿教學過程——評價并不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獨立環(huán)節(jié),它應該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與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學生可以在讀書中評價,在表達中評價,在議論中評價,促進學生朗讀水平、思維能力的提高。
(本文2002年3月榮獲福州市“引導小學生學會學習”課堂教學改革實驗研究論文評選二等獎)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