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抒發(fā)了詩人因多年戰(zhàn)亂平息,祖國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流露出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學本課,我力求使自己的課堂呈現(xiàn)出“語文味”來。
一、讓古詩沉浸在浩瀚的文化中。 杜甫作為“詩圣”,在當時文壇中的影響可見一斑,因此讓孩子親近詩人,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澳銓Χ鸥α私舛嗌?”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閱歷、工具書、文化積淀學語文,是語文課該做的事。于是學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他們的詩“各有千秋”,李的浪漫,杜的寫實;知道了杜甫的“沉郁頓挫”;知道了詩人顛沛流離的生活處境,讀杜甫的詩就能了解當時的歷史。 古詩是中國浩瀚文學藝術海洋中一枝俏麗的奇葩。讓詩歌的學習沉浸在浩瀚的文學海洋中,讓學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用一詩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習其他詩歌的學習興趣,這才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目的。
二、讓古詩的理解在情境中生發(fā)。 學生在前一天預習了整首詩,對全詩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抓住 “妻子”的音義、“涕淚”的古今異義,我就放手讓學生說了,學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時候,能差不多說到位,我就沒再去“嘮叨”?烧n后,經(jīng)提醒我知道我錯了,學古詩不能滿足于僅僅理解詩的意思,更不能滿足于僅僅把詩句中逐字意思簡單串聯(lián)。比如“初聞涕淚滿衣裳”學生說剛剛聽到就激動得淚水沾濕了衣服?墒菃螁温犨@句話,是別扭的,是什么讓詩人情緒如此反常?脫離了對杜甫曾經(jīng)“悲”的感悟,擺脫了當時的情境,這樣的理解是可笑的。如果學生走進情境,就不會就字論字,簡單地把單個字的意思聯(lián)起來說說了事。他們頭腦里會出現(xiàn):杜甫一聽到這個好消息,高興得手足無措,萬分激動,不由任淚水沾濕了衣服!
學古詩,學語言,學表達,作為師者,我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他們在頭腦中想像畫面,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走進畫面讓學生利用各自的文化積淀表達詩歌的意思。這樣的課堂才是詩意的,才是有“語文味”的。
三、圍繞一個中心,引導學生品詩。 人們稱杜甫的詩為“詩史”,是“千古絕唱”,稱譽杜甫是“詩學宗師”,“詩圣”,杜甫的很多詩歌都是值得我們多角度、多層面地用心去品味的。然而孩子的水平和我的水平似乎都沒有達到從高度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藝術性上全面地賞析,怎么辦?于是我想到了杜甫作此詩時巨大的情感推動力——為國而愁,為國而喜。于是在總結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全詩為“喜”而作,包含著詩人強烈的愛國心,你是從哪些字詞看出來的?能想一想詩人是怎么表達他的情感的嗎?問題鋪路,引導做橋,自然就很好地讓學生理解了以下幾點:
1、用自己的“聽”“看”“想”來寫詩,這也是我們平時作文所強調的敘事時要寫清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2、一“愁”一“喜”的對比。曾經(jīng)的“愁”不在了,如今“喜”不自勝,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拳拳愛國心。
3、六個地點的巧用,望眼欲穿的消息傳得特別快,雖然身還在外,心已回故鄉(xiāng)!
學習詩歌,除了積累原句,也是需要在品析中學習如何表達的。語文是人文和工具的結合,我們必須讓自己的古詩教學充滿語文味。
四、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訓練。
自主學習的古詩教學模式分為幾步:課前查詢知詩人—介紹背景解詩題—質疑討論明詩意—想象誦讀悟詩情—遷移運用背詩文。
古今語言的差異,生活環(huán)境變遷所形成的詩人與學生感情之間的距離,以及古詩抽象、精煉、含蓄的特點,均會造成學生理解上困難。于是,我讓學生各自去查詢當時的寫作背景資料。學生們有的到網(wǎng)上查詢,有的去圖書館查詢,有的問大人,有的從詩書上找……而學生在介紹杜甫及寫作的時代背景時,便培養(yǎng)了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又為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做好準備。訓練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后,再讓學生讓學生交流、評議。整首詩重點字詞的理解到整首詩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出來的。而我只起到組織、指導、點撥的作用,幫助學生總結出理解重點字詞的幾種方法:熟讀法、結合注釋法、查資料、結合上下文、邊讀邊悟、結合插圖等方法……看來,人本主義教學觀十分正確:“我們而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