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虞山鎮(zhèn)琴湖小學 程紅霞
一、漢語拼音教學總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對一年級漢語拼音的教學目標為: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diào)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與以往大綱相比,有這樣一些調(diào)整:課程標準把“熟練地拼讀音節(jié)”改為“準確地拼讀”;把“默寫聲母、韻母”降低為“正確書寫”,把“背誦字母表”改為“熟記”;減去了直呼音節(jié)的要求。這和舊大綱相比明顯地降低了學生對拼音學習的要求,但新課標對教師的拼音教學的要求卻提高了。
二、運用新的課程理念,改進漢語拼音教學
作為一名一年級的語文教師,在新的課程標準指導下,要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努力創(chuàng)造出利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氛圍,使枯燥、單調(diào)的拼音課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熱情,在各種情境中快樂地學習拼音、享受拼音。下面我就以漢語拼音幾節(jié)課例,談談我所采取的一些教學策略。
1、充分使用“情境圖”、“語境歌”,幫助學生探究字母讀音,發(fā)展自然語言:
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將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與學習對象建立起新的聯(lián)系的過程。對于現(xiàn)在的入學兒童來說,aoei uü等字母并不陌生,而且用這些漢語拼音標識的語音是在兒童語音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其實,大多數(shù)的入學兒童在學前階段都多多少少接觸了一些漢語拼音知識。如果我們還按原來的教法花很多時間在讀準字母的音上,學生是不會感興趣的。
國標本中漢語拼音部分創(chuàng)設了情境圖和語境歌,即將同一組字母納入一幅情境圖中,并配以相應的“語境歌”。如《zh ch sh r》一課的情境圖便是:一輪紅日上山坡,獅子想來吃小猴,樹上同伴來幫忙,伸下樹枝救小猴。
⑴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用講故事或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師:(指導情境圖)從圖上你看出是什么時候?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早上,從圖上的一輪紅日看出的。
師:對,這就是“紅日”的r(相機掛出卡片r)。圖上有誰?
生:獅子和猴子。
師:對,這就是“獅子”的sh。(相機掛出卡片sh)獅子想干什么?
生:獅子想吃小猴。
師:對,這就是“想吃”的ch。(相機掛出卡片ch)小猴怎么辦呢?
生:樹上的同伴幫助它,伸下樹枝來救它。
師:對,這就是“樹枝”的“zh”。(相機掛出卡片zh)
今天,我們學習漢語拼音《zh ch sh r》。教師板書課題,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進入新課教學。
⑵聯(lián)系情境圖、語境歌讓學生探究字母讀音: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學生要有主動學習的愿望,強調(diào)學生喜歡學習,有興趣學習,從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很多老師可能都曾經(jīng)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我們教某個拼音字母時,由于部分學生早已認識,課堂上往往會出現(xiàn)一片嘈雜的聲音,正確的、不正確的發(fā)音充斥耳邊。怎樣才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老師這里?怎樣才能讓學生有興趣去探究這個字母的讀音呢?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發(fā)音,體會發(fā)音過程,探究發(fā)音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去找新的未知點,從而產(chǎn)生對學習拼音的興趣。
我在教學聲音“zh ch sh r”的讀音時,指導學生聯(lián)系口語的讀音體會字母的發(fā)音方法。我告訴學生“zh ch sh r”是聲母,聲母要讀得輕、短一些,只要把剛才兒歌中說到的“紅日”的“日”,“獅子”的“獅”,“樹枝”的“枝”,“想吃”的“吃”,讀得輕一些、短一些就可以了。然后讓學生自己試著發(fā)聲母“zh ch sh r”的音,再聽聽同桌的發(fā)音。學生們都很聰明,知道縮短“枝 吃 獅 日”后面的拖音,讀得既輕又短,準確地發(fā)出了4個聲母的聲音。最后通過指名讀、男女生讀、開火車訊等不同的形式,讓每個孩子都有練讀的機會,這個時候我又適時對他們進行了表揚和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著他們的成功體驗高漲起來,這樣的探究體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⑶課堂小結(jié)部分指導學生練讀“語境歌”,使所學的聲韻母回歸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
“情境圖”與“語境歌”只是拼音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花費太多時間,因此,在課堂小結(jié)部分指導學生練讀“語境歌”,既是對整堂課教學內(nèi)容的練習、復習與鞏固,也在所學的聲韻母與學生已有的口語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還是以教學《zh ch sh r 》為例,出示“情境圖”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出課堂小結(jié),再次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讀“語境歌”: 一輪紅日上山坡,獅子想來吃小猴,樹上同伴來幫忙,伸下樹枝救小猴。兒歌語言瑯瑯上口,富有童趣,學生易于接受,也樂于接受,很快,學生們自發(fā)地一邊打節(jié)拍,一邊饒有興趣地讀兒歌。進而我鼓勵學生一邊表演,一邊嘗試背誦語境歌。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同學們一邊有表情地背誦“語境歌”,一邊手舞足蹈地模仿獅子和猴子的律動進行表演,連下課鈴聲響了,也好像沒有聽見,仍然沉浸在課堂歡快、熱烈的氛圍之中……
2、合理利用筆順圖以及表音表形圖,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字形:
筆順圖以及表音表形圖編排合理,符合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規(guī)律,便于教師組織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聲母“zh ch sh r”的字形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看一看筆順圖再讓他們想一想:今天學的“zh ch sh” 的字形和第7課的“z c s” 的字形有什么不同?“zh ch sh” 是由2個字母組成的,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然后請各組匯報自己這個小組成員的共同發(fā)現(xiàn)。孩子們一定會發(fā)現(xiàn)翹舌音“zh ch sh” 比平舌音“z c s ”多了一把小椅子,在寫的時候“z c s ”和小椅子要靠得緊一點。
比起“zh ch sh”來,“r“的字形對孩子們來說是有點陌生的,是前面的拼音教學中未出現(xiàn)過的,所以在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表音表形圖,讓孩子們說說“r”這個字母與表音表形圖的相似之處,然后讓學生們分組討論,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與字母“r”相似的事物,如像一根豆芽菜、像一棵小苗等……當單調(diào)的拼音字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結(jié)合在一起的時候,學生愉快地牢記了拼音字母的樣子。想一想,孩子們靠自己的發(fā)現(xiàn)去掌握了該學的知識,他們一定會很有成就感。
3、初建合作意識,指導學生正確拼讀音節(jié):
新教材中所有的拼讀都是先出現(xiàn)不帶調(diào)的音節(jié),再出現(xiàn)帶調(diào)的音節(jié)、拼音詞語及拼音句子,編排循序漸進,適合遷移。新的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質(zhì)。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我們在拼音的教學中也能進行合作式教學。不過在合作之前,得先找準合作點,教會合作討論問題,同時注意合作人數(shù)不宜過多,以2~4為宜,小組長輪流當,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組織者,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如:我在教學音節(jié)“ge”的時候先給學生找出合作點:
⑴這幅圖上畫的是什么?
⑵圖上的音節(jié)怎樣讀?
⑶這個音節(jié)是由哪些字母組成的?我讓學生在同桌之間展開討論,剛開始同學們很茫然地坐在那里,不知自己該干些什么。于是我一桌一桌地去指導兩人討論,并在全班做示范,于是大家都知道怎樣去討論了。經(jīng)過討論,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語句完整,充分展示了學生的自主性。看到鴿子圖,學生說出了“一只美麗的鴿子在飛”,“一只潔白的鴿子正在藍藍的天空中展翅飛翔”,作為教師,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語言豐富,在合作學習實踐中互相幫助,互相完善,在課堂上,他們的眼里、臉上都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三、多種教法,讓學生喜愛拼音
處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活潑好動的,單靠圖片和活動教具學習是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的。所以上課時他們動動手、動動腦,做做知識性游戲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極為有效的,這主要體現(xiàn)于手腦耳互動互助,和諧合作加強記憶。
1、我說你猜:
看口型猜猜老師要什么音,如 “I u ü”;還可以是老師說字母的形狀,學生說字母。如師說:傘柄朝下,生說:f f f 傘柄上──t t t。
2、摘果子游戲:
用于復習剛學過的字母或音節(jié)。在黑板上畫一棵水果樹,紅紅的果子上寫有學過的音節(jié)或字母。師:“ hu”這個果子已成熟,誰來把它摘下來?生:我來摘 , 大家說我對不對?余生:對對對,hu hu hu
3、擺字母:
(在學習復韻母時,我發(fā)給學生一些單韻母和聲母)擺字母練習要由易至難,循序漸進。先練習找拼音,即:老師讀出一個復韻母,讓學生觀察老師的口形,而后快速地從學具中找出對應的聲韻母,然后再練習拼復韻母、再練習擺二拼音節(jié),最后練習較難的三拼音節(jié)和帶調(diào)音節(jié)。在進行擺放拼音練習時,可以同時開展各種各樣的比賽,也可以指名到黑板上進行擺放表演或比賽。
對于一年級學生,拼音教學如果不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那么他們將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情緒,注意力也難以集中。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鼓勵學生用肢體、手勢“手舞足蹈”來擺字母。例如,在教“O”這個單韻母時,我啟發(fā)學生思考:“怎樣用你的肢體動作來展示“O”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zh ch sh r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