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威海市南山小學 江 麗
【片段一】
師:同學們,你們相信可以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這樣的事?
生:不信。
師:魏王也不相信。聽了更羸的話,他有什么反映?請找出相關的句子來。
(學生認真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
師:假如你就是魏王,你會用什么樣的語氣對更羸說?請允許我來當一回更羸,哪位同學愿意當一回魏王,用懷疑的語氣對我說一說?
(學生直喊:“我來,我來。”師指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魏王說的話。)
師:聽你讀,我怎么感覺不到魏王的懷疑。
(再次指名朗讀)
師:請注意,這時候魏王是用疑惑的語氣在問更羸。你對事情感到不可思議的時候,你會怎么說?請你試著用疑惑的語氣讀給同桌聽。
(學生與同桌練習讀:“是嗎?你有這樣的本事?”)
師:哪位大王愿意再來試一試?
(學生朗讀)
師:你讀得真好?吹贸瞿銓Ω脑捠前胄虐胍伞W屛覀円矊W著他這樣朗讀吧。
教學反思:如果說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在看到學生沒能讀出魏王疑惑的語氣,我并不急于范讀,而是用戲劇性的語言點出學生讀書的不足,然后引導學生讀書感悟。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聲,還做到了“有感情”,看來激情、激趣與鼓勵是良好的催化劑。
【片段二】
師:大雁聽到弦響直往上飛,沒想到傷口裂開,又直往下掉。你能用箭號將大雁飛翔的情形表示出來。(學生個個躍躍欲試,紛紛舉手想到黑板前畫。)
(師指一名學生到黑板前畫,其余學生在書本上畫。)這個學生是這樣畫的:
師;你們贊同他的畫法嗎?
(學生楊曉夫手舉得高高的,說:“沈老師,他畫錯了,應該這樣畫。”邊說邊往臺上跑。結果,曉夫同學的畫法贏得大家的一致認同。)曉夫是這樣畫的:
師:為什么你要這么畫?
曉夫:因為大雁聽到弦響,十分害怕,就直往上飛,這個動作是很連貫的,而且速度很快,但又因為傷口裂開所以直往下掉,此時的速度也是相當快的,所以箭號的表示應該是把這個過程連貫的表現(xiàn)出來才對。
教學反思: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讓學生用箭號畫出大雁掉下來的過程,目的是想通過“畫”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只有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去感悟領會課文的內涵,才有可能準確地再現(xiàn)“驚弓之鳥”。而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又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語文就必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