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江東區(qū)白鶴小學 沈愛運
《珍珠泉》這篇課文描寫了家鄉(xiāng)山林中一眼美麗的清泉,寫出了泉水的深和綠及冒不完的水泡。抒發(fā)了對大自然景觀贊美之情,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熱愛的感情。
閱讀這篇文章,我們會發(fā)現作者表達的是對珍珠泉的喜愛,對家鄉(xiāng)的熱愛這種情感,在文中是淡淡的,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是不明顯的,
我們知道,語文學科區(qū)別于其它學科的最主要特點就是它的人文性,每一位作家所寫的文章,山川河流、行云流水,以至不起眼的小景,雞毛蒜皮的小事,都無一不滲透著作者的情感、情思。記得一位語文教育家說過:“語文最要掌握的是讀寫,最要教育的就是情思!薄墩渲槿愤@篇課文,從表面看是一篇美文。它寫出了泉的美,描寫細膩,用詞優(yōu)美。一般按照我常理的教學,就是感受泉的美,積累有美的好詞好句,體會作者對泉的喜愛。但是,在林老師的教學中,她不僅把握了這一點,而且深入挖掘了文本的內涵,以體會到泉的內在無私奉獻,給人們帶來快樂為終極目的。實際上,這也是作者寫本文初衷,是文章末尾“……一路上,我潑灑了多少珍珠。 钡淖詈米⒛_。林老師讓學生去了解、體會這一點,使學生對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鳴,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我想說的是: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是成功的!讓孩子長期在人文氛圍中熏陶,才是我們的語文教學!
但要體會珍珠泉樸素和無私奉獻,體會作者內在的深厚的情感,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相當的難度的。林老師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正像林老師在講座中講的那樣,她說“語文教學需要構建”。她專注于構建,也善于構建。
1、鋪設線索,層層遞進。
整堂課有條貫穿全課教學的主線,那就是對珍珠泉的認識,具體落實在反復出現的語文訓練“()的泉”這一填空形式出現,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認識珍珠泉內在的品質,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
值得一提的是,林老師的第二步的鋪設。她通過讓學生去找珍珠泉座落位置,讓學生體會到泉在小村的作用,鋪路搭橋,為引導學生理解泉的品質鋪平了道路。這一步,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真是神奇的一步!
2、多種形式引導體驗。
林老師通過朗讀、句子比較,以及閉眼靜聽老師朗讀等手段,讓學生一次又一次近距離地接觸文本,感受泉的外在美,內在美。
3、調動情緒,激發(fā)情感。
作為語文老師,除了看她課堂上的組織、教學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看她是否達到了一種語文的境界,看她能否讓學生輕松接受知識,能否啟迪學生的智慧,能否促進學生人格的形成,在這課堂中,林老師本身那靈動的、極富感染力的語言,激情、動情,極大感染了學生。同時,教師平等、互助,肯定、鼓勵的語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發(fā)言踴躍,智慧的火花在不斷迸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