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亞市一中 吳 驊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首《春日》從詩句上看,是一首寫春游的詩──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其中“勝日尋芳”,點破時令是春日,詩人的活動是春游踏青。“泗水濱”交代春游的地點。第二句“無邊光景一時新”,描寫春景,場景是闊大的,表明大地春回,萬物復蘇,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受。后二句是寫“尋芳”所得!暗乳e識得東風面”,詩人對東風作了人格化的描寫,是說當你一旦感受到拂面的東風時,它已經(jīng)給大地披上了全新的春裝。“萬紫千紅總是春”,色彩絢爛,形象鮮明,意境宏大,是描寫春光的神來之筆。它如今已經(jīng)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并賦予了新的含意。這首詩贊美了春天的繁榮,充滿了蓬勃的生機和旺盛的活力,格調健朗,令人感奮激昂。僅從字面看,也算得上是寫景抒情的佳作了。
其實朱熹寫作這首詩,目的不在于詠春,寫春游。而是以理學家的眼光在講一番深刻的道理。
詩中首句所說的“泗水”,在山東省中部,春秋時代孔子曾經(jīng)在此講學傳道,教授弟子,逝世后也埋葬在這里。南宋時,北方國土已經(jīng)被金人占領,朱熹不曾北上,自然不可能到“泗水濱”去“尋芳”。這里的“泗水濱”是暗指孔門,代指孔子儒學;“尋芳”則是指探求圣人之道。泗水尋芳就是到孔子那里去尋找 真理,這就是詩的主題。詩的后二句意在啟發(fā)、引導人們認識到:孔子儒學的要義,一旦廣為普及,被大家欣然接受,并取得新的認識,便會領略到“聞道”的樂 趣,從而給社會的各個方面帶來蓬勃的生機和嶄新的氣象,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全詩采用比興手法,寓景以議論,寓物以說理,不是抽象地講道理,而是帶有哲理的韻味和情趣,因而此詩既具有自然審美情趣,又具有哲理審美高度。
正如后人評論朱熹的詩作所說:“因他胸中先有許多道理,然后尋詩家言語襯托出來,此卻別是一路。”也就是說,朱熹是用真正的詩歌語言來表達哲理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