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jīng)鍪嗅轻紖^(qū)西大街小學 王惠琴
《鳥的天堂》已上過了好多次,每次對于大榕樹美的理解我都作為重點部分去講解,讓學生體會它的大、茂盛,這次我課前準備了課件,其中有一幅大榕樹的近距離的照片,夏日陽光照耀下的一棵大樹……本來課前預想的是在學習完了描寫大榕樹的段落后,讓學生觀看圖片加深印象,課堂上本應該是等會放的圖片,由于我連著點了鼠標,而使這個圖片提前出現(xiàn)在了學生的面前。這時,學生發(fā)出了嘖嘖聲,“真漂亮”“真綠”“葉子那么多呀”。于是,我靈機一動改變了原來的教學思路,隨機引導,“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于是學生紛紛發(fā)言:
生:我看到了 一棵很茂盛的樹,葉子那么多!
生:我看到了葉子的顏色特別綠。
生:我發(fā)現(xiàn)有的葉子像翡翠一樣,還發(fā)出光亮了。
生:我覺得那棵樹的葉子長得特別密。一簇一簇的,有的都擠在一起了。
生:我覺得那些葉子好像在動呢。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不錯,那么誰來說說這是什么季節(jié)的榕樹呢?
生:夏季,我覺的是夏季的,因為榕樹長得很茂盛。
生:不一定,我上課前上網(wǎng)查過,知道大榕樹是常綠樹木,一年四季都很綠,而且它生長在南方。也許是春季或秋季的呢。
生:我認為是夏季的,因為植物在夏季長得是最茂盛的,你看這棵樹葉子那么綠,都發(fā)出亮光了。
生:我也同意是夏季的樹,因為課文前面說“我們吃過晚飯,熱氣已經(jīng)退了”這里就說出了作者去鳥的天堂是在夏季的。
師:我也認為寫的夏季的樹,因為我課前查閱了巴金先生寫這篇文章的時間,記錄的也是夏天的,而且根據(jù)一般規(guī)律,樹木夏季長得最茂盛了,即使是常綠樹木也是這樣的。
(生紛紛點頭)
師:剛才我們看圖片大家好象有很多話想說,可是我們沒有那么多的時間讓大家一個一個發(fā)言。大家用筆來寫一寫剛才看到的樹吧?
(生開始練筆,師巡視。)
師:我想請同學們讀讀自己寫的。
生:這棵大樹,葉子長得真多,顏色真綠。
生:照片上這棵樹長得真茂盛呀,葉子綠綠的,都發(fā)出亮光了,葉子長得那么密。
師:剛才大家看了照片,也寫出了自己想說的,那么我們來看看巴金爺爺是怎么寫這棵樹的呢?
(學生讀課文)
師:談談你的感受。
生:我覺得巴金爺爺把大榕樹寫得很有生機。讀課文時,我好像就看到了那棵樹葉子一閃一閃的。
生:我也覺得巴金爺爺寫得像活的一樣,尤其是“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葉子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一句,我覺得眼前好像那些樹葉上有一個個的小精靈在跳舞似的。
生:我也覺得這句寫得特別棒,寫出了葉子綠油油的,發(fā)出亮光來。
生:我還覺得這棵樹的所有葉子好像在不停的搖動,嘩嘩的在笑。
師:大家感覺真不錯。那么這段中哪句話集中寫了這樣的感覺呢?
生:第一句“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
師:那大家一起來讀讀這段話,邊讀邊想象一下情景。
(生、師齊讀課文)
師:對這棵樹,你覺得怎么樣呢?
生:特別美麗。
生:特別有生機。
師:那面對著這棵樹,你想說什么?
生:。≌嫣懒。
生:大榕樹,你真美。
師:看看巴金爺爺怎么說的。
(學生齊讀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看到這么美的樹,你還想說些什么?
生:大榕樹,你那么美,我真喜歡你。
生:大榕樹,我要是一只鳥,就一定在你身上做一個窩,天天與你為伴。
師:那我們應該怎么樣去讀呢?
生:用喜愛的語氣。
生:用贊美的語氣。
師:很好,大家自己練著讀吧。
(生自由讀課文)
師:剛才我們從巴金爺爺?shù)募氈旅鑼懼畜w會到了大榕樹它獨特的美,感受到了巴金爺爺對它喜愛贊美之情,讓我們再讀一次課文。
(學生齊讀)
在這樣的師生互動中,學生對課文一步步加深了理解,感悟到了大榕樹的美。常言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闭n堂教學是一個活的過程,無論在課前有多么好的設想,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都應該順著學生的思路去誘導,而不能一味的去強求學生按老師的教學預設進行。這就是新課程中的生成與預設的觀念。在新課改中,關注生成性課堂已經(jīng)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觀。生成性課堂對教師的角色行為提出了較高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引領者”這個引領者必須具有廣博的學識,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必須始終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細微變化中,理解并尊重學生,雖然在這堂課里,我的預設是要在學生理解了大榕樹的特點以后再進行觀看圖片,用以加深對大榕樹的美的印象,但是課堂進行過程中,出現(xiàn)了變化,我于是隨機應變,調(diào)整了原來的預設。這樣一來,課堂變得更適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出現(xiàn)了沒有想到的效果,不僅僅使得學生了解了大榕樹的美,還給學生觀察、練習口語表達給了機會,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fā),有了說一說的愿望,于是又在并沒有預想到讓學生練習寫時,改變了預想,讓學生自己寫出所看到的,使課堂上出現(xiàn)了一個亮點,一個我沒有預想到的亮點。這樣做更符合了語文最終的目的是要使學生能夠掌握它并運用它。這正是學習新課程理念之后我才改變的,也更進一步注意了關注課堂生成,在這種生成中我關注了學生多方面的成長,照顧了學生思維的多面性,讓學生在師生共同活動中和生生互動中以多種方式進行發(fā)展,而不是硬搬學生,使其回到自己的預想中。這樣的隨機調(diào)整教學思路,使得學生的思維更活躍,使得這堂課更具生機,出現(xiàn)了我沒有預想到的好效果。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