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石市武漢路小學 楊小喬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語文素養(yǎng)就是“人”的素養(yǎng),“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精神。語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墩Z文課程標準》把閱讀的目標定位在為學生的精神成長“打底”上,開拓他們的精神世界和心靈空間,把閱讀的本質(zhì)視為生命運動。閱讀的方法之一是“對話”,即教師、學生、文本在平等的地位上產(chǎn)生的以學習語言為本體,以文本語言為中介而展開的在認知、情感、精神領域的多向交流。11月29日,六年級語文教師覃婷執(zhí)教《老人與海鷗》一課時,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引導學生在“對話”中砥礪思想、體悟情感,最終讓孩子至于“真”,達于“善”,臻于“美”,實現(xiàn)了生命的閱讀。
〖片段一〗
師:同學們,假如當時你就在翠湖邊上,看到這樣的情形,你的腦海里會冒出什么樣的問題?
生:為什么海鷗會撲到老人的遺像前?為什么海鷗會為老人守靈?
師:這群海鷗為什么會這樣做,知道嗎?這位老人究竟為海鷗做過些什么?他與一般人做的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下來,待會兒交流。
(學生默讀、批劃。)
師:誰來說?
生: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這位同學劃的是老人為海鷗的片斷,你也畫了這部分的請舉手。從這個片斷中你讀出了老人與其他人的哪些不同?
生:我覺得老人與海鷗很熟悉,只要老人撮嘴呼喚,海鷗就會立即飛來和老人做伴。
師:非常熟悉,老人一呼,海鷗就馬上──
生:應聲而來。誰來讀第1、2句。
師:老人的呼喚是一呼百應,聯(lián)系上下文,老人的呼喚和一般人還有什么不同?
生: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公主……從這兒看出老人與海鷗很熟悉,還給它們?nèi)×嗣,說明老人與海鷗相處了很長的時間。
師:在老人的心中,海鷗就像他自己的──
生:子女;每一只海鷗都有自己的──
生:名字。還有誰再讀這句話,讀出你的體會。(指名讀)
師:這哪是在叫啊,這分明是在呼喚,這分明是一首歌。在這首歌里你聽出了什么?
生:喜愛。
生:老人看待海鷗就看待子女一樣。
生:老人與海鷗親密無間。
師:請女同學來讀第一句,男同學緊跟著讀第二句。
師:讀到這兒,你還讀出了什么不同?
生:海鷗非常信任老人,因為你看,海鷗幾下子就把餅干掃得干干凈凈。
師:帶著這種理解,女生再讀第1句,男生再讀第2句。(生合作讀)
〖反思〗
這個教學片段老師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老人究竟為海鷗做過些什么,他與一般人做的有什么不同,將學生帶到老人喂海鷗的情景中。老師引導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深入思考,抓住關鍵詞語(即描寫老人喂海鷗時動作的詞語)反復揣摩、咀嚼,并展開合理的想象來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情實感,入情入境地感受人與動物間的和諧;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情感,通過朗讀宣泄情感,從而使學生真正地走入人物內(nèi)心,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讀出自己的獨特體會。
〖片段二〗
師:在這有聲有色的樂譜中,你聽到了什么?假如你就是老人,你會說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鷗,你又會說什么?請選擇其中一個角色寫幾句話。(生自主寫)
師:老人和海鷗究竟在說什么呢?老人親切地說──
生(海鷗):我真是要謝謝您,如果沒有您,我真不知要怎樣生活。
生(老人):我還得好好謝謝你們,是你們讓的生活有滋有味。
生(海鷗):老爺爺,謝謝您!我想對您說,你每天給我們帶來這么多食物,您不累嗎?您將食物給了我們,您不餓嗎?您不圖回報這樣照顧我們,您覺得值得嗎?不,不,您就是我們的父親,我們就是您的兒女,我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生(老人):海鷗們,你們看,我又給你們帶食物來了,你們要多吃,多吃才會健康。
生(海鷗):老爺爺,您心腸真好!您知道冬天我們找不到食物吃,您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細心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從城郊趕到翠湖來給我們送好吃的。就是因為有您,我們才會長得這么健康,這么活躍,我們謝謝您!
師:老人與海鷗有太多太多的話要說,他們是這么親密,這么快樂。這真是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幅畫面吧。(師生齊讀)
師:老人與海鷗怎么能這么親密無間這么其樂融融呢?你能從文中找出句子來嗎?
生: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師:十多年的冬天,幾千個日子,幾萬里路程啊,老人與海鷗就是這樣相依相伴。在老人心里,海鷗就像是他的──
生:兒女;在海鷗的心里,老人就是他的──
生:父親。老人和海鷗就像一家人。
師:十多年了,幾千個日子,老人每天都來,可有一天老人沒來,第二天老人還是沒來,直到第三天的時候,老人才步履蹣跚地來了。喂海鷗的時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彎成了弓一樣的弧形。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覺得好點了,就趕來看海鷗了?蛇@一看就成了決別了。他的家小得只能放下一張床,最值錢的就是一小袋面粉和6個雞蛋,那是給海鷗做雞蛋饅頭的。朋友在翠湖邊為老人立了一塊墓,很多都在照片上簽名,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簽滿了。海鷗呢?這群老人的兒女呢?它們也來了,讓我們再一次讀讀他們。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師生齊讀)
師:如果你就是“白色旋渦”中的一只小海鷗,你會鳴叫些什么?(生寫話)
師:誰來說說。
生:老人第三天就不應該來,他已經(jīng)病得很嚴重了。
師:我聽出來了,你希望他在家里好好休息。
生:我想說,老人謝謝您,您為什么付出這么多,卻不求回報,老人,您就是我們的父親!
生:老人,您就是一輪太陽,我們有了您的照耀,才這么快樂?墒沁@一輪太陽已經(jīng)離我們而去。
師:同學們,在海鷗的心里,一定牢牢地記住了這位老人;在我們的心中也一定牢牢地記住了這一位老人和這一群懂得感恩的海鷗。
〖反思〗
在這個教學片段里,老師引導學生走進情境,親身感受文中的和諧畫面,關注文字背后蘊藏的內(nèi)容。學生通過角色置換(即:假如你就是老人,你會說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鷗,你又會說什么?)達到與文本的情感交融和精神同構(gòu),實現(xiàn)與文本、作者之間情感的融會、心靈的對話,以至靈魂的擁抱!八畤L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睂W生就是在這樣的對話平臺上暢談自己的感悟,深化自己的認識,促進生命的勃發(fā)。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老師還把文本和拓展內(nèi)容完整結(jié)合在一起。例如老師在引導學生感悟老人與海鷗之間那種“血脈相連”的親情時,老師深情地給學生給學生介紹了一部分資料:十多年了,幾千個日子,老人每天都來,可有一天老人沒來,第二天老人還是沒來,直到第三天的時候,老人才步履蹣跚地來了。喂海鷗的時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彎成了弓一樣的弧形。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覺得好點了,就趕來看海鷗了?蛇@一看就成了決別了。他的家小得只能放下一張床,最值錢的就是一小袋面粉和6個雞蛋,那是給海鷗做雞蛋饅頭的。朋友在翠湖邊為老人立了一塊墓,很多都在照片上簽名,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簽滿了。這些學生都不知道,補充資料把學生帶入了情境,留給學生很多想象及思考的空間。我相信這些內(nèi)容將帶給學生的是一種震撼。老師不適時機地引導學生寫話:如果你就是“白色旋渦”中的一只小海鷗,你會鳴叫些什么?學生將內(nèi)心最真實的話語傾注于筆端,情感得到宣泄。學生在老人與海鷗感人的故事中,在人與動物愛的感召下,精神探索能力不斷增強,實現(xiàn)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