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漢川市分水中學 周文華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解內容。
⑵揣摩詞語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加強課外閱讀,品味宗璞作品的語言。
⑵通過模仿寫作,揣摩文中寫景的妙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體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層次,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教學難點】
揣摩詞語和重點語句的表現力,深化對人生的思索。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充分預習,并查相關資料。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大屏幕出示紫藤蘿花的畫面,放一首輕音樂)
同學們,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花草,同樣的花草面對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審美感受。作者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作者心頭,而當時與他相依為命的弟弟又身患絕癥,作者非常悲痛,徘徊在庭院中,重見藤蘿花盛開,睹物釋懷,由花兒的由衰及盛感悟到使命的永恒,引發(fā)了對生命的感慨,于是寫成了《紫藤蘿瀑布》一文。下面讓我們來品味一下這篇散文。
(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
二、感知內容,整體把握
1、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
3、配樂范讀,學生在聽讀中思考:
⑴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有什么變化?
⑵作者由紫藤蘿瀑布對生命產生了怎么樣的感悟?
學生帶著問題聽朗讀,然后討論,再回答。可以請學生聽回答后相互評論、補充。教師領讀,幫助學生感知、理解。
三、合作交流,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好文章總有一些精彩片段,研讀好這些片段,是對文章內涵的具體把握,也是對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
2、自主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問題組,學生思考并體味?梢酝ㄟ^小組討論,共同研討以下問題:
align="left">⑴學習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內容。
⑵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反復品讀,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⑶賞析語段中精美語句的用法,體會作者由紫藤蘿瀑布而對生命產生了怎樣的感悟?
3、學法指導:
⑴簡單的內容歸結:
看花──繁花似錦
憶花──思緒萬千生命永恒
思花──振奮精神
⑵學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理由,允許思維發(fā)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師總結:1982年是極左論調籠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蘿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理解這個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實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蘿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國家命運的寫照。作者對人生有了感情上的變化和徹悟。
⑶學生可以各抒己見,結合自己的理解,展開思考。
師總結:作者在回顧了花和人的命運后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也就是說,遭遇到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后,不讓悲痛長壓心頭,要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到事業(yè)中去。作者發(fā)出了“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的感慨,我們也由此感到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四、質疑交流,拓展延伸
1、質疑交流:通過研讀,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
⑴學生向教師提出疑問,教師可參與學生的學習討論。
⑵教師向學生提出質疑:你能用自己的經歷或見聞印證“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嗎?
學生討論,可以有不同見解,教師巡視并指導。
2、拓展延伸:
⑴請學生觀察大屏幕上的畫面:
(可出示一組花木的畫面,如:菊、梅、松樹、牡丹等)
指導:人們往往賦予一些花木以某種象征意義,回去后可以拋售一些有關花木的文章,與同學進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聯想和見解。
五、總結反思,布置作業(yè)
1、教師總結:紫藤蘿瀑布為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畫卷,藤蘿不與君芳爭,獨自開在花謝時,踏春無人戀,蜂蝶亦不顧,而它們卻盡情地展示著自己的生命,驕傲自信地為自己的美麗生命而歡騰嬉鬧。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慮和悲痛”又會令人感受到一種沉重,一種悲衰。仔細品味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會珍惜生活,珍愛生命,正如宗璞所說,“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每個人都應當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讓生命更加絢麗多彩。
2、作業(yè):
⑴觀察花草樹木,觀察生活。
⑵寫觀察日記,題目自擬。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