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首頁 語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與馬有關的典故

    “拍馬屁”的由來

    人們把阿諛奉承稱為“拍馬屁”!芭鸟R屁”一詞最初來自蒙古族。古代蒙古人凡是牽馬與別人相遇,就要互相拍拍對方的馬屁股,連聲稱道:“好馬,好馬!币允举澷p和友好。但在那時,也確有些趨炎附勢之徒,只要遇到王公貴族牽的馬,便不分好差優(yōu)劣,總要跑上去拍拍馬屁股,不斷贊嘆:“好馬,好馬,大人真有福氣!”久而久之,“拍馬屁”就變?yōu)橹a媚巴結之意的貶義詞,流傳至今。

    “露馬腳”的起源

    人們把不小心露出原形稱為“露馬腳”。那么,“露馬腳”之說是怎么來的呢?有兩個版本。一說源于唐代,每逢喜慶活動,人們有舞麒麟的習俗。其實世上沒有麒麟,是古人想象出來的吉祥仁獸。為此,人們便把繪制的麒麟皮包裹在馬身上假作麒麟。馬在翩翩起舞時,若麒麟皮包裹不嚴密,則會露出馬腳來,于是被稱之為“露馬腳”。另一說源于明代,那時婦女均是小腳,而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后卻有雙未經纏裹的大腳。女子大腳為當時一大忌諱,故馬皇后終日用長裙掩飾,從不將腳露出裙外。一次,馬氏乘轎游覽金陵街頭,不料轎簾忽然被一陣大風掀起,結果她擱在踏板上的一雙大腳露了出來,故稱“露馬腳”。

    “馬虎”的來歷

    人們把辦事粗枝大葉稱為“馬虎”。宋朝有位畫家,一次剛畫好一只虎頭,此時又有人請他畫馬,于是他不假思索,居然就在畫好的虎頭后面畫上了馬的身子,成為馬身虎頭的“馬虎圖”。此時,畫家的大兒子問他“是馬還是虎”?他說是虎?墒撬男鹤訂査终f是馬。豈料,后來大兒子去打獵,遇見一匹馬,他誤為是虎,將馬射死,結果不得不給馬主賠償損失;小兒子在野外遇到一只虎,他誤為是馬,便跑上前去騎它,結果被虎吃掉。最后,這位畫家痛心疾首,憤然把“馬虎圖”付之一炬,并作詩一首引以為戒:“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大兒依圖射死馬,小兒依圖喂了虎。草堂焚燒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汗血馬經典故事

    汗血馬以前脖子流出的漢有紅色物質,像流血一般,故稱之。中國古代稱為“大宛馬”、“兩極天馬”,現稱為“阿哈馬”。二千年前,世界馬種處于原始土種狀態(tài),中亞土庫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綠洲中,已曾有十分優(yōu)秀的快馬──汗血馬。張騫出塞發(fā)現了汗血馬。當張騫向漢武帝匯報大宛馬后,武帝便命張騫帶百余人的使團去了大宛國(今土庫曼斯坦)求馬,帶一尊黃金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換回大宛馬。結果大宛國不允,歸途中漢使被殺,金馬遇劫,大宛國是一封閉小國,并不知中國的強大,此種行使?jié)h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馬的決定,從此爆發(fā)了兩次大宛馬戰(zhàn)爭。李廣利將軍率兵數人首次懲罰失利,第二次大獲全勝,大宛國獻出三千匹馬給漢朝,二次戰(zhàn)爭始得大宛馬,可見漢朝重視馬匹到何種程度。當今純血種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汗血馬血統,而今汗血馬是最長壽馬,可活到二十三歲。

    塞翁失馬

    戰(zhàn)國時期,靠近北部邊城,住著一個老人,名叫塞翁。塞翁養(yǎng)了許多馬,一天,他的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跑來安慰,勸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了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會帶來什么福氣呢!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里覺得很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還帶回一匹匈奴的駿馬。

    鄰居聽說了,對塞翁的預見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比搪犃肃徣说淖YR,反而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么福氣,也許惹出什么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tài)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fā)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么,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编従觽冇X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么福氣。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zhàn)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yōu)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延續(xù)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干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fā)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鼻Ю锺R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zhàn)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yǎng)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yǎng),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老馬識途

    公元前679年,齊桓公約會諸侯共同訂立盟約。盟約上要緊的有三條:第一條是尊重周厘(xī)王;第二條是抵御外族向中原進攻;第三條是幫助弱小的和有困難的諸侯。十多個中原諸侯國參加大會,訂立了盟約。強者為王,大伙兒都尊齊桓公為霸主?墒悄戏接袀大國叫楚國(在今湖北一帶),不但不參加中原的聯盟,還把鄭國拉過去也不叫鄭國參加。齊桓公火了,正跟管仲商議著怎么去討伐楚國,沒想到北方的燕國(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到齊國來討救兵,說北邊的山戎打進來了,燕國打了幾個敗仗,眼瞧著老百姓都要給山戎殺了,央求霸主發(fā)兵去救。管仲對齊桓公說:“主公要征伐楚國,得先打退山戎,才能夠專心對付南方。”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率領大隊人馬到了燕國。山戎早已逃走了。管仲說:“山戎沒打就走,等到咱們一走,他們準又進來搶劫。要安定北方,非打敗山戎不可!饼R桓公就決定再向前進軍,但地形不熟悉,得有人帶路。燕國的國君燕莊公對齊桓公說:“不妨請無終國(在今河北玉田西北)出兵幫我們帶路。”齊桓公立刻派使者去,無終國答應做向導,派了一位大將帶著一隊人馬來支援。齊桓公打敗了山戎,救出了不少被山戎擄去的青年男女,山戎的老百姓也歸順了齊國。可是山戎的大王密盧逃到孤竹國(今河北盧龍東南)借兵去了。齊桓公和管仲決定去攻打孤竹國。

    大軍到了孤竹國附近,碰到了山戎的大王密盧和孤竹國的大將黃花。他們被齊國大軍打了個落花流水。這時天色不早了,齊軍就安營下寨。到了頭更天時,士兵們帶著孤竹國的大將黃花來見齊桓公。

    齊桓公一看,他跪在地下,雙手捧著一顆人頭,耷(d。├X袋說:“乘我們的大王答里呵被您打敗親自到沙漠去討救兵時,我殺了山戎的頭子密盧來向您投降。孤竹國沒有指望了,請讓我?guī)プ汾s答里呵吧!”齊桓公和管仲把那顆人頭仔細瞧了一陣子,又叫將士們認了認,真是山戎大王密盧的腦袋,就把黃花留下了。

    第二天,黃花把齊桓公和燕莊公領進了孤竹國都城,果然是一座空城。他們更加相信了黃花。齊桓公叫燕莊公帶著燕國人馬守住孤竹國的都城,自己率領全部人馬由黃花帶路去追答里呵。黃花在前頭帶路,到了掌燈時分,來到了當地人把它叫做迷谷的地方。只見平沙一片,就跟大海一樣,一眼望去沒邊沒沿,分不出東南西北來,大伙兒全迷了路。齊桓公和管仲急得團團轉,趕緊去問黃花,哪兒還有他的影兒!這才知道中了黃花的詭計。原來,黃花殺了山戎的頭子密盧倒是真的,投降可是假的。管仲說:“恐怕這兒叫旱海,不可再走了!饼R桓公下令收軍。天越來越黑,又碰上冬天,西北風一個勁兒地刮著,大伙兒凍得直打哆嗦,都在這沒邊沒沿、黑咕隆咚的迷谷里凍了一夜。好容易盼到天亮,眼前還是黃澄澄的一片平沙,罩著灰撲撲的一層霧氣,道路在哪兒呢?這塊鬼地方連一滴水都沒有,要是走不出去,渴也得把人渴死。

    大伙兒正在不知道怎么辦時,管仲想出了個主意,他向齊桓公說:“馬也許認得路。咱們挑幾匹當地的老馬在頭里走,也許能走出這塊地方!饼R桓公點頭說好。他們就挑了幾匹老馬領路。果然,老馬識途,領著他們走出了迷谷。“老馬識途”的成語就是這么來的。

    齊桓公的大隊人馬出了迷谷,遠遠瞧見一批老百姓好像搬家似的。就派老兵扮做百姓去打探,才知道他們是孤竹國的百姓。當初所瞧見的孤竹國國都是座空城,原來是黃花和答里呵使的詭計,讓老百姓先搬出城去,然后他們去攻打燕莊公守城的人馬。管仲于是把一部分士兵扮做孤竹國的百姓混進城去。到了半夜,混進城里的士兵放了一把火,從城里殺出來,城外的大軍從外邊打進去,把黃花和答里呵全給殺了,孤竹國也就這么完了。

    齊桓公對燕莊公說:“山戎已經趕跑了,這一帶五百多里的土地都給燕國。你守著,別再放棄。燕國是北邊的屏障,管理這個地方是你的本分!

    燕國靠了齊桓公,一下子增加了五百多里的土地,變成了一個大國。

    按圖索驥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么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yōu)劣。他常常被人請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伯樂”本是天上的星名,據說負責管理天馬)。有一次,孫陽路過一個地方,忽見一匹拖著鹽車的老馬沖他叫個不停,走近一看,原來是匹千里馬,只是年齡稍大了點。老馬拉著車艱難地走著,孫陽覺得太委屈了這匹千里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場,可以發(fā)揮更大作用的寶馬良駒,現在卻默默無聞地拖著鹽車,慢慢地消耗著它的銳氣和體力,實在可惜!孫陽想到這里,難過得落下淚來。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于失傳,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tài)圖,書名叫《相馬經》。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后發(fā)現有一只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苯又袊@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

    秦瓊賣馬

    秦瓊在潞州落了難,窮得連飯店錢也付不出,先是典押了隨身的兵器金雙锏,后來逼得連自己的坐騎黃驃馬也賣了?墒侨嗽诘姑沟臅r候,樣樣不遂心,連馬也沒人要。幸而遇見了一位賣柴的老者,動了同情心,指引秦叔寶說:“這西門15里外,有個二賢莊,莊上主人姓單號雄信,排行第二,人稱為二員外,要買好馬送朋友!鼻丨偩寐劼褐輪涡坌诺拇竺,就由這位老者介紹到二賢莊,與單二員外見面。秦瓊羞于說出真名實姓,只稱姓王,拿了馬價而去,后來單雄信從別人口中,獲知賣馬的人,就是山東濟南府的秦瓊,便立刻追趕,捧著秦瓊的臉說:“叔寶哥哥,你端的想殺了單通也!

    避驄馬

    東漢桓黃為侍御史。時宦官專權,桓典常乘驄馬,無所回避。京師畏憚,有“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之說。見《后漢書·桓典傳》。后以“避驄馬”等形容御史的威嚴。明何景明《寄贈王子衡御史時按關中》詩:“豺狼避難所驄馬,神鬼泣龍泉!

    驥伏鹽車

    寓言故事:有匹上了年紀的好馬,“服鹽車而上太行”,結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還是上不了山。伯樂看到后,給它卸下車轅哭,這匹馬也“仰而鳴,聲達于天”。見《戰(zhàn)國策·楚策四》。后以“驥伏鹽車”喻才能受到壓制。明吾丘瑞《運甓記·辭親赴任》:“爭奈塵理,未逢鑒識,譬之劍沉豐獄,驥伏鹽車!

    車水馬龍

    “車水馬龍”這則成語是從馬太后詔書中的話簡化而來,它形容車馬往來繁華熱鬧的場景。

    這個成語來源于《后漢書·明德馬皇后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領袖正白,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紀很小時就操辦家中的事情,把家務料理得井然有序,親朋們都稱贊她是個能干的人。

    十三歲那年,馬氏被選進宮內。她先是侍候漢光武帝的皇后,很受寵愛。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劉莊即位,就是漢明帝,馬氏被封為貴人。由于她一直沒有生育,便收養(yǎng)了賈氏的一個兒子,取名為劉旦。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對她非常寵愛,她被立為明帝的皇后。

    馬氏當了皇后,生活還是非常儉樸。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鑲邊。一些嬪妃朝見她時,還以為她穿了特別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極普通的衣料,從此對她更尊敬了。

    馬皇后知書識理,時常認真地閱讀《春秋》、《楚辭》等著作。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給她看,并問她應如何處理,她看后當場提出中肯的意見。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預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動去談論朝廷的事。

    明帝死后,劉煌即位,這就是漢章帝。馬皇后被尊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據一些大臣的建議,打算對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關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規(guī)定,明確地反對這樣做,因此這件事沒有辦。

    第二年夏天,發(fā)生了大旱災。一些大臣又上奏說,今年所以大旱,是因為去年不封外戚的緣故。他們再次要求分封馬氏舅父。馬太后還是不同意,并且為此專門發(fā)了詔書,詔書上說:“凡是提出要對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獻媚于我,都是要從中取得好處。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關系?要記住前朝的教訓,寵貴外戚會招來傾覆的大禍。先帝不讓外戚擔任重要的職務,防備的就是這個。今后,怎能再讓馬氏走老路呢?”詔書接著說:“馬家的舅父,個個都很富貴。我身為太后,還是食不求甘,穿著簡樸,左右宮妃也盡量儉樸。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下邊做個樣子,讓外親見了好反省自己?墒,他們不反躬自責,反而笑話我太儉省。前幾天我路過娘家住地濯(zhuó)龍園的門前,見從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請安的,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去,馬匹往來不絕,好像一條游龍,招搖得很。他們家的傭人,穿得整整齊齊,衣眼綠色,領和袖雪白,看看我們的車上,比他們差遠了。我當時竭力控制自己,沒有責備他們。他們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為國家憂愁,我怎么能同意給他們加官進爵呢?”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