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1、要指導學生朗讀這五首詩,要求能正確背誦、默寫。
2、教學古詩,要著重引導學生領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對詩句含義適當講解,不宜作繁瑣分析。
3、關于古詩教學的建議。
性情的涵養(yǎng)和想像力的培植,在教育上是重要的項目……涵養(yǎng)和培植必須有所憑借,而最好的憑借便是詩歌。……讓他們(指學生)與古人的所思所感接觸(那所思所感雖是古人的,可是歷久常新,仍然使后人感到親切),涵養(yǎng)和培植的收效自當更多。
……
一些不易了解的詞語,當然要由教師先給講明;其余的最好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詩歌的意義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單就字面解釋,就同胡亂嚼橄欖一樣,沒有多大滋味;通過字句體會情趣,滋味才雋永。體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兒:第一,在于透徹地了解字句;第二,在于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去推見詩人的經(jīng)驗。這兩層功夫,小學生當然未必能夠到家;但是必得讓他們試著去做。體會得確切,經(jīng)教師給他們評定,他們便有自己發(fā)現(xiàn)的愉快;體會得不對,經(jīng)教師給他們糾正,他們的印象就比隨意聽講深切得多。每首之后附有解說,是供給教師參考的。先讓學生自己體會,然后教師與他們討論,給他們指導,討論和指導的方法大致如解說。我們并不希望教師按照解說,全部講給學生聽。學生體會出來了的,當然不必講。他們說的話雖然與解說不同,意義卻彼此一致,教師也可以不講,不必拘泥于解說。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像力;如果抓住精要之點,指點一兩句話也許就足夠了,不一定需要繁復冗長的講說。
每首講授之后,最好讓學生熟讀。這與他們自己的體會和教師的指導有關;二者都做到了家,他們便嘗到詩中的滋味,不待強迫,他們自然樂于熟讀。熟讀了的詩歌,在休閑時間復誦一回,像他們常常唱一回歌一樣,對于他們心靈上的補益是無限量的。
(葉圣陶《小學生詩選·序》)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