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傳惕
1、怎樣認識本文的結構美?
清代著名戲劇理論家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道:作文“倘先無成局,而由頂及踵,逐段滋生,則人之一身,當有無數(shù)斷續(xù)之痕,而血氣為之中阻矣”。這段文字的基本觀點,就是要求文章的結構應該做到“嚴謹、自然、統(tǒng)一!
如果細讀了黃傳惕撰寫的說明文《故宮博物院》之后,一定會發(fā)現(xiàn):全文是實現(xiàn)了這一要求的。
文章共二十個自然段,作者十分巧妙地按結構的“外殼,實體,支柱,核心”來組接縫合,使各段潤滑流暢,自然統(tǒng)一。
“從天安門往里走,沿著一條筆直的大道穿過端門,就來到了午門的前面!薄皬挠▓@出順貞門,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對面就是景山!边@第三和第二十兩個自然段應該是結構的“外殼”。它非常清晰地將“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占地七十二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間九千多間”、“呈長方形”的“明朝和清朝兩代的皇宮”,沿著那“北京城的中軸線”按南北空間方位給囊括包羅在內了。
接著,作者筆觸到以下一些建筑物:五鳳樓、玉石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隆宗門、景運門、文華殿、武英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東六宮、西六宮、養(yǎng)心殿、儲秀宮、御花園等“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的“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是否可以這樣認為,上述提及的“宏偉的建筑群”,就是本文結構的“實體”啰!再根據(jù)紫禁城在“十五世紀初到二十世紀初”的實際功能,又把它“一分為二”,即“前朝”與“內廷”兩大塊。
在“前朝”部分中(從第三—第十一自然段),九個自然段中的五個(即從第四至第八自然段)是說明“太和殿”的,所以,從全文結構的總體考察看來,這是“支柱”。因為,太和殿是“真龍?zhí)熳印钡幕顒拥,所以,它也建筑在中軸線的中心點上,“表示一切以皇帝為核心”。另外,在說明的材料上,也盡量與“龍”有關,如:“白玉欄桿”上面刻著“龍鳳流云”;“白石臺基”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的“圓雕龍頭”;太和殿正中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安放著的“金漆雕龍寶座”;在“金漆雕龍寶座”背后的“雕龍圍屏”;還有“朱漆方臺”兩旁的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仰望殿頂”在“中央藻井上”的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大殿“梁枋間”布滿著“絢麗、鮮艷”的紅黃兩色“貼金龍紋圖案”……“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受朝賀”,因而,在故宮建筑群體中它是“擎天柱”和“軸心”,也是本篇文章結構的“支柱”。
至于“內廷”部分,解說“養(yǎng)心殿”的第十七、十八兩個自然段,應該是本文結構的“核心”。這是由于:“從雍正到清末近二百年間,皇帝大都住在這里”;根據(jù)封建正統(tǒng)觀念,后妃是不得篡權理政的,然而末世的封建王朝腐敗不堪,千瘡百痍,因而當?shù)勒咭脖灸┑怪、主次不分了。封建王朝從正至邪、由清變濁、自“龍”改“鳳”;本文結構從前至內、由外變內、自“柱”改“心”了。
故宮,這座龐大的古代宮殿建筑群,作者緊緊扣住“規(guī)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的總特征,在全文中善始善終地得以體現(xiàn)。然而,為了寫好它,作者在文章結構上也匠心獨運,精心設計,實施了“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的組織特色和骨骼框架。
聞一多寫詩,一貫追求“音樂的美(音節(jié))”、“繪畫的美(詞藻)”和“建筑的美(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均齊)”;聯(lián)系《故宮博物院》,也可以說是聞一多“三美”主義中的“建筑的美”在說明文中的顯現(xiàn)——結構的整體布局勻稱藝術美!
2、本文如何從結構上突出故宮的軸心特點?
故宮是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最高代表皇帝修建的,是皇帝權力和意志的體現(xiàn)。故宮的建筑布局的特點也是最高統(tǒng)治者權力和意志的體現(xiàn)。
中國歷史上是大一統(tǒng)的封建制度的國家,講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整個北京城以明故宮的主要建筑為軸心,表示一切以皇帝為核心。整個故宮的建筑以南北為軸,東西對稱,給人以莊嚴、穩(wěn)定的感覺。
本文為了突出故宮的這個特點也采用了由南往北,由前往后,由主而次的結構方式。
作者在概括介紹故宮“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的建筑特點和獨特風格以后像導游一樣把讀者從午門帶進。首先介紹三大殿——紫禁城的中心。重點寫了太和殿的高大、莊嚴、富麗,點明這里是“龍的世界”,以突出太和殿的作用,“顯示”帝王的“威嚴”。接下去依次寫了中和殿、保和殿及三大殿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這些皇帝行使權力的,被稱作“前朝”的主要場所,即轉入寫內廷。這一分界也反映了紫禁城的布局。寫“內廷”仍采用由南而北的順序,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的次序,先帝而后。寫東西六宮時,先寫皇帝居住的養(yǎng)心殿,再寫儲秀宮等。然后御花園、神武門,也是以突出皇帝為中心。
文章說明的順序正反映了紫禁城的結構布局,估出了皇城是莊嚴的軸心的特色,這種特色是中國皇城獨有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