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首頁 語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滿井游記》課堂教學案例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qū)海城中學 葉忠秋

    新學網 > 語文 > 人教課標本八年級下冊 > 滿井游記 > 《滿井游記》課堂教學案例

    【教學任務分析】

    《滿井游記》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本中第六單元的第四課,這是一個以寫景記游為主的古代散文單元,經過前三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能把握這種游記的特點。根據要求,通過這些文章要學習體會游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并學習文章的寫景方法!稘M井游記》作為一篇自讀的記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語言,寫出了一個南方人眼中的“北國之春”,而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根據以上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重點及難點。

    1、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能力:

    ①理解作者寫景的特點;

    ②重視誦讀,力求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技巧,增強自身寫作能力;

    ⑵過程與方法:

    要倡導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同伴互助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是問題的發(fā)現者、思考者、探索者,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成長。

    ⑶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作者鐘情于山水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教學重點:

    學生在朗讀中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感受作者鐘情于山水的情感。

    3、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獨特的文風與性情。

    4、教法與學法:

    由于這是一篇自讀篇目,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⑴誦讀教學法,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會語感,把握作品的藝術風格,通過聽朗讀,讓學生自己想象文章畫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學重點;

    ⑵比較閱讀法,通過與其他同類篇目的比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作者個性化的寫景特點,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

    教學過程中注重課堂討論,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在學法上,力求讓學生掌握通過畫面想象,再現藝術形象,學習賞析寫景文章的方法,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

    【過程描述】

    一、新課導入

    師: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代文人喜歡寄情于山水。我們曾學過哪些古代文人的作品呢?

    (生紛紛舉例作者及作品)

    師:今天,我們將來認識一位明代的大文學家袁宏道,看他又是寄寓山水怎樣的情感?(引出課題)

    二、感知課文

    (說明:這是一篇自讀的文言文,因此文言字詞的疏通在課前布置給學生課外完成,在本課時可留適當的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難,主要由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適時點撥。在疏通字詞后,教師組織學生讀課文,感知文意。)

    師:文章記敘何時的景色?請找出你判斷的依據。

    生1:春天的景色,根據文中描寫景色的語句。

    生2:我認為是早春的景色,根據文中“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知道這時候正是早春季節(jié) 。

    師:很好,你讀得很仔細。這是一篇描寫北國早春的游記散文,如此美的文章只有在朗讀中才能感受其魅力。朗讀課文要注意課文的整體感情基調,誰能說說課文各段的感情基調呢?

    生1:應是“歡快”的感情,因為文中表現作者熱愛自然景色。

    生2:我覺得本文三段話的感情不一樣,根據內容第①段應用無奈的語氣讀,第②的感情比較熱烈,歡快;第③段要讀出作者寄情山水閑情逸致。

    師:請你給全班同學示范朗讀,好嗎?請同學們在聽讀的時候注意完成以下表格的填空。

    (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媒體播放配樂 )

    (聽讀結束,學生舉手發(fā)言。)

    滿井
    所見
    景物

    景色描寫語句
      
      
      
      
      
      

    三、品讀課文

    師:美文需要用心感受,請同學們自主品讀課文第2段中你喜歡的語句,可從景物特征或作者情感等角度品析,并以“我讀________,讀出了________”與全班同學交流。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品讀,然后組織班內交流互動)

    生1:我喜歡讀“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我讀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樣子和對自由生活的追求。

    師:同學們還認為這句中哪個詞用的特別妙?

    生2:“微潤”,這個詞語表達了早春時肥沃的土地開始復蘇。

    師:一個“潤”字與“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微”字更四凸現了“早春”的季節(jié)特征。

    生3:我喜歡讀“于時冰皮始解,,……冷光乍出于匣也”,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事物感到欣欣然。

    生4:我也喜歡這句話,但我從“波色乍明”中讀出了早春河水的明亮清澈,而且后面還運用比喻句“晶晶然如鏡之新開”。

    師:你能從文中關鍵詞語和修辭的角度品味語言值得同學們學習。你在朗讀這句話時覺得那個字詞應該讀重音?

    生4:(輕讀)我覺得應該是“解”“明”“清澈”,因為這些詞語都寫出了波色的特征。

    師:還有不同意見嗎?(提示學生放聲朗讀品味)

    生5:我在讀“乍”這個字時聲音比較響亮。

    師:從這個“乍”字中你能品出作者的感情嗎?

    (生感到疑惑,師提示:理解“乍”字的含義。)

    生5:“乍”這個詞語是“突然”的意思,在文中表現了作者對眼前所看到的景色感到意外,精神感到振奮。

    師:品得太妙了,一個看似無義的虛詞居然有如此深刻的內涵。請同學們齊讀這個句子來感受作者的感情。

    生6:我喜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這個句子讓我讀出了作者對能夠欣賞到如此美麗的景色而無比喜悅。

    師:你能解釋“而”字的含義嗎?由此你對這個語句是否有新的理解?

    生6:(思考、頓悟)哦!“而”表示轉折,這個句子還表達了作者為“城居者”未知郊田之外的春景而感到遺憾。

    ……

    生7:我 覺得“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寫的很好,因為這句話寫出了鳥魚等景物的悠然自得,而且還運用擬人手法。

    師:你能品出運用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嗎?

    生7:運用擬人手法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動,充滿生機。

    生8:賦予這些景色以生命和人的感情。

    師:袁宏道山水小品善于把人的感情與景物情景交融,把無形的情思化微有形的景物。后人曾這樣評價:往往花有人的容貌、柳有人的感情、山有人的體態(tài)、水有人的情意。文中還有哪些句子運用擬人手法?請繼續(xù)品讀。

    生9:還有“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也運用擬人,這句話也賦予山巒靈氣,并且給人留下煥然一新的感覺。

    師: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創(chuàng)作追求: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筆。文章用極其清新傳神語言描繪了滿井早春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發(fā)自內心的真情實感,這正印證了“一切景語皆情語”。

    ……

    四、拓展延伸

    師:面對美景,因作者的個性各不相同,所以進入筆下的景物各不相同,所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自然也不相同。請閱讀課文末段,結合相關資料,談談袁宏道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與本單元其它三篇課文的作者所寄予的感情有何不同?

    袁宏道輕視名利,始終無意于仕途,他萬歷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訪師求學,游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游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記,如《西湖游記二則》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在登臨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創(chuàng)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游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jiān)助教。由于所任職務比較清閑,使得他有空閑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本文便寫于此時。(生結合課文小組討論、交流。)

    生1:本單元其它三篇文章都是表達作者因被貶官而表現出來的各種心情和感想,而袁宏道是借景抒情,來表達自己對山水的熱愛。

    生2:《小石潭記》表達了柳宗元被貶官后的凄涼,《岳陽樓記》表現了作者了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報復,《醉翁亭記》也是表達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主張。這三篇文章都與作者的政治追求有關,而《滿井游記》中作者卻表現出自己不慕榮利,追求自由的生活。

    師:你能結合文中末段的具體語句加以說明嗎?

    生2:文中說“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記?”說明作者喜歡這里的山水,表達自己欣賞山水的閑情逸致。

    師:你覺得這句中的“近”應是什么意思?

    生2:應該是作者的住處與這里的距離很近。

    師:還會有其它深意嗎?

    生3:我覺得還應該有作者的心與景色的很近,可以說融為一體。

    (全班同學對該同學的回答予以熱烈的掌聲)

    師:辛棄疾曾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此”,真是無我相融,相逢如知己呀!

    傳統(tǒng)的文學主張“文以載道”,唐宋時代的游記重寄托政治理想。袁宏道的山水游記更注重于對自然風景的客觀描寫,表達作者厭倦仕途,輕視名利,鐘情于山水的情感,強調自然、天真、趣味。(板書:獨抒性靈)

    師:除《滿井游記》外,袁宏道還給后人留下大量的游記名篇,如《西湖游記二則》請同學們齊讀(西湖一),并用簡潔的語言加以點評,可整體評價,也可抓關鍵語句細品。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掉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生齊讀。然后點品文章)

    生1:“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這一句句式整齊,并且運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西湖景色的魅力,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的感情。

    生2:本文運用比喻句,把山、花、風、波浪的特點寫的恰到好處,并運用典故表達了作者陶醉語山水之間的情懷。用簡潔干煉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熱愛之情。

    生3:文章語言優(yōu)美精練,運用比喻繪聲繪色,句式駢散結合,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意境。

    ……

    師:(課堂總結,然后組織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齊讀課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