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時期,人們在關注自身健康與命運的同時,也終于重新記起了那些與人類相比在這個地球上顯然屬于弱勢群體的無辜的飛禽走獸的命運,也重新想到了那個并不新鮮的話題:人類與土地、與自然的相互依存關系。雖然不免晚了一些,但人們畢竟想到了它們,想到了如何去解放、尊重和保護它們。
有一位以畢生的精力描述著大自然的作家,到了晚年曾由衷地感嘆道:“一只被打死并被做成標本的鳥,已經不再是一只鳥了!币虼怂麆窀婧⒆觽,不要去博物館里尋找自然。應該讓他們的父母帶他們去公園或海灘,看看麻雀在頭頂上飛旋,聽聽海鷗的叫聲,跟著松鼠到它那老橡樹的小巢中看看!爱斪匀槐灰苿恿藘纱沃蟊愫翢o價值了。只有你能伸手摸得到的自然才是真正的自然!边@位老人就是美國著名鳥類專家、自然文學作家約翰·巴勒斯。
像巴勒斯一樣,在美國歷史與文化的原野上,還有一些偉大和崇高的身影,是可以作為人類和動植物所共同緬懷的朋友與知音,自由地來往于文學和自然這兩個領域的。無論對于文學還是對于自然,他們都真誠和勤懇地盡了自己的職責。他們以大自然為家,與鳥獸為鄰,和昆蟲作伴,并且用無限的愛心編織成守護大自然的芳草苗圃和花園的柵欄,用不朽的文字替鳥獸昆蟲立言,重述著土地、荒野、猩猩、羚羊、細腰蜂和知更鳥們的生命故事。
有人把《沙鄉(xiāng)年鑒》的作者、美國著名生態(tài)學家和環(huán)境保護主義的先驅奧爾多·利奧波德稱為“一個熱心的觀察家,一個敏銳的思想家和一個造詣極深的文學巨匠”。這些贊譽對利奧波德來說是當之無愧的。
利奧波德對人類最大的貢獻──他向世人發(fā)出的至今聽來仍然振聾發(fā)聵的聲音之一,便是他提出的“土地道德”觀念。簡而言之,他認為,“土地道德就是要把人類在共同體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xiàn)的角色,變成這個共同體的平等的一員和公民。它暗含著對每個成員的尊敬,也包括對這個共同體本身的尊敬!边M而他向那些不思悔改的人發(fā)出了這樣的警告:“征服者最終都將禍及自身。”
這個偉大的道德觀念和洪亮的聲音來自于他對土地深深的理解與熱愛。1887年,奧爾多·利奧波德出生在美國衣阿華州伯靈頓市的一個德裔移民之家。他的父親就是一個大自然熱愛者,所以利奧波德從小就喜歡跟著父親到野外活動。位于密西西比河濱的伯靈頓有著絢麗的自然風景,小利奧波德的童年和少年時代被大自然的溫柔之手愛撫著。1906年,他成為耶魯大學林業(yè)專業(yè)的研究生,畢業(yè)后,長期為聯(lián)邦林業(yè)局工作。由于某些認識上的分歧,他在1928年離開了林業(yè)局。但是他與大自然、與土地的聯(lián)系卻沒有因此而中斷,他把興趣轉移到了自己更為關心的野生動物的研究上了。有一年他得到了一家狩獵器械生產研究所的贊助,使他有條件在美國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州從事了一段野生動物考察工作,并寫出了《野生動物管理》一書。如今,他已經被公認為是野生動物管理研究這門學科的創(chuàng)始者。
1933年8月,他成為威斯康星大學農業(yè)管理系的教授。他把目光和思想集中在重新認識人和土地的關系上,他漸漸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地生態(tài)觀念和大地道德觀念。他與著名的自然科學家羅伯特·馬歇爾一起創(chuàng)建了一個“荒野學會”,宗旨是保護面臨著被侵害和被污染的荒野大地以及荒野上自由的生命。他還買下了位于威斯康星河畔的一個廢棄農場,舉家遷入這個農場一座破舊的木屋里。在此后的十幾年時間里,他在這里觀察自然的變異、思考土地的命運,并且親自動手栽種了上千株松樹,以便恢復這片土地上的生態(tài),觀察植物和動物們生命的繁衍與強壯。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的大部分學生被動員奔赴了戰(zhàn)場,他在人間災難的歲月里痛苦地思考著土地和人類的命運。在此期間他寫出了自己一生中最好的書──《沙鄉(xiāng)年鑒》。這是他對于自然、土地和人類與土地的關系與命運的觀察與思考的結晶。他倡導一種開放的“土地道德”,呼吁人們以謙恭和善良的姿態(tài)對待土地。他試圖尋求一種能夠樹立人們對土地的責任感的方式,同時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也影響到政府對待土地和野生動物的態(tài)度和管理方式。
1948年4月17日,他接到一個長途電話,牛津大學出版社決定接受出版他的著作,他感到無比的欣慰。因為從40年代初,他就開始謀求出版自己的著作──亦即傳播他的土地倫理觀的有效渠道,但一直沒有暢通,F(xiàn)在他感到,他的土地上就要迎來曙光了。然而,僅僅四天之后,他的鄰居農場發(fā)生了一場火災,利奧波德在奔赴火場的路上,因為心臟病猝發(fā)而不幸去世。威斯康星河畔的荒野上再也看不見他那大地保護神一般的仙蹤。他的靈魂回歸了他一生所熱愛的、并為之奔走和呼號的土地與荒野。
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包括那些無言的和無助的、甚至瀕臨絕跡的動物與植物,都擁有自己不可抹煞的生命的尊嚴、履歷與故事。那是我們古老的地球這個“共同體”和整個人類的全部記憶與文化譜系。但是這些履歷和故事必須由最真誠和最具智慧和靈性的作家來整理和講述。SARS時期,讓我們重新記起利奧波德的聲音:“不論真理是否可能被誤傳,有一點卻是如水晶一般地清晰:我們的自大和完美的社會,現(xiàn)在就像一個憂郁病患者,它是那樣為其自身的經濟健康而困擾著,結果反而失去了保護其健康的能力。整個世界是那樣貪婪地希望有更多的浴盆,以至于失去了去建造這些浴盆、或者甚至應關掉水龍頭所必需的穩(wěn)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沒有什么比從衛(wèi)生角度稍稍輕視一下過多的物質享受更有益的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